1. <table id="qfwql"></table>
    <pre id="qfwql"></pre>
    <u id="qfwql"></u>

  • <source id="qfwql"><wbr id="qfwql"></wbr></source>
  • <big id="qfwql"></big>

      留學人才網 > 博士后招聘 > 高校博士后招聘 >

      中國科大重金誠聘特任副研究員暨博士后

      2022-09-13 10:48 來源: 博士后招聘網 作者: liuxuehr

      學校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我黨為研制“兩彈一星”培養尖端科技人才而創辦的一所新型的、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她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自1958年建校以來,中國科大一直將瞄準國家戰略,服務重大需求,匯聚一流人才作為推進學校發展的核心任務。建校之初,華羅庚、錢學森、嚴濟慈、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大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和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加盟我校。在歷任科學家的星火相傳之下,代代師生潛心向學,勇攀高峰,學校迅速成為學術精湛、創新發展、銳意進取的中國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國家為世界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中國科大是全國唯一同時實施“985”、“211”和“知識創新”三大工程的大學,唯一擁有兩所國家實驗室的大學,也是自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唯一獲得兩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內地高校。中國科大師資隊伍精干,擁有兩院院士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不重復統計共596人,占固定教師隊伍總數的40%。2017年,中國科大入選首批國家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15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11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是全國唯一的數、理、化、天、地、生、材全部為“雙一流”建設學科的高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7個A 學科,共15個A類學科。學校共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62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在量子信息、鐵基超導、納米科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地球環境、生命健康、火災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成果。

      中國科大全面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快建設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主導或參與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穩步推進合肥先進光源預研、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 (合肥一級核心站)、子午工程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立中科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臨床研究醫院(合肥)。構建一流學科生態,強化基礎學科,發展科大“新醫學”“新工科”“新文科”,推進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建設,成立信息與智能學部。自然指數躍居全球高校第9位,附屬第一醫院躋身全國進步最快醫院前五名。學校將繼續以更加卓越的發展平臺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匯聚全球創新人才。

      中國科大特設立“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貼”,重金誠聘海內外青年人才加盟聘期制科研隊伍,入選者年薪可超40萬元。最好的平臺期待最優秀的你!

      崗位介紹

      A. 特任副研究員/特任高級工程師
      要求:(1)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2)國內著名高?;蜓芯繖C構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或優秀博士后;國外著名高校優秀博士畢業生,業績突出。
      聘期:合同期限最長3年,可續聘一次。
      待遇:基礎年薪23萬元起(含合肥市五險一金及租房補貼),平臺支持上不封頂。獲學校“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貼”一等資助,年薪37萬起;或二等資助,年薪27萬元起。

      考核方式:專項年度考核,聘期期滿考核。年度考核優秀者(約占全體考核人員30%)將獲2萬元獎勵;年度考核特優者(約占全體考核人員5%)將另獲5萬元一次性獎勵。
      獎勵措施:若在聘期內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或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可轉聘為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可轉聘為固定崗位特任教授。

      B. 博士后
      要求:(1)博士論文答辯通過;(2)年齡不超過35周歲(申請企業后年齡不超過38歲)。
      聘期:合同期限最長3年,(若在聘期結束前出站,視為聘期提前結束,待遇停止)可續聘一次。
      待遇:基礎年薪20萬元起(含合肥市五險一金及租房補貼),平臺支持上不封頂。獲學校“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貼”一等資助,年薪35萬元起;或二等資助,年薪25萬元起。

      考核方式:專項年度考核,聘期期滿考核。年度考核優秀者(約占全體考核人員30%)將獲2萬元獎勵;年度考核特優者(約占全體考核人員5%)將另獲5萬元一次性獎勵。
      獎勵辦法:若在聘期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可轉聘為固定崗位特任教授。

      我們的優勢:

      • 待遇高。極具競爭力的薪酬。
      • 起點高。獲聘人員將進入我校高水平科研團隊工作,無需自己搭建實驗平臺,直接享受優質的硬件條件,可迅速開展工作,取得學術成果。
      • 氛圍好。師生潛心向學,執著攻關創新。學風踏實淳樸,科研氣氛濃郁。
      • 空間大。我校學術實力雄厚,交叉氛圍濃郁。特任副研究員在我校工作期間,學術視野和研究能力將會得到不斷提升,特別優秀者可獨立從事研究,獲得晉升。約30%的特任副高人員在6年聘期內可晉升固定編制副高崗位。同時,我校各類科研交流合作十分活躍,包括與境外學術機構。部分優秀人員可獲得出國進修的機會。
      • 生活好。未成年子女將按年齡進入擁有安徽頂尖教育質量的科大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就讀。幼兒園為孩子每日提供三餐一點,免除家庭的后顧之憂。同時,學校提供校內周轉房租住,上下班方便。若在校外租房,學??商峁┳夥垦a貼。

      應聘程序

      應聘者請發送簡歷和求職意向書(或按照各平臺相關材料要求)至各平臺招聘聯系人郵箱。平臺確認聘任意向后,請填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聘期制人員推薦(自薦)表-特任副研究員/特任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聘期制人員推薦(自薦)表-博士后研究員》,并提交學校規定申報材料至相關招聘負責人。

      聘用需求(可點擊單位逐條查看,特別建議利用瀏覽器搜索功能(ctrl F)搜索專業方向關鍵詞,避免錯過跨學科研究機會)

      非完全版,供參考。請大家同時關注我校課題組在相關學術媒體發布的招聘信息。

      數學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數學科學學院 數學系 數學物理團隊。研究課題和研究興趣包括可積系統理論、量子場論、弦理論、Frobenius 流形、曲線??臻g和Gromov-Witten不變量。 可積系統、量子場論、弦理論、微分幾何、代數幾何、復分析、表示論、李代數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 王毅
      0551-63600209
      wangyi@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微分幾何團隊。研究課題和研究興趣包括:幾何發展方程、非線性PDE及其幾何應用,向量叢上的幾何分析、子流形幾何、復Mong-Ampere方程及復幾何、non-abelian Hodge theory。 微分幾何,幾何分析 近年來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以體現申請人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代數幾何團隊。項目和研究興趣:Hodge theory, p-adic Hodge theory, char p birational geometry, Calabi-Yau geometry, L^2 cohomology theory, Hyerplane arrangements, singularity theory, p-adic integration。 代數幾何,算術幾何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以佐證申請人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論與算術幾何團隊。專業方向:代數數論,算術幾何及相關領域,具體包括p-adic表示,Iwasawa理論,代數簇上的有理點、整點、0-閉鏈的局部整體原則,代數編碼,密碼理論等。 代數數論,代數幾何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
      分析團隊。專業方向:Clifford分析、多復變、調和分析、算子理論。 復分析、調和分析或泛函分析 獲得相關方向博士學位。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以佐證申請人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后量子密碼學算法和數學理論課題組 代數數論和算術幾何,后量子密碼學 相關研究方向獲得博士學位 歐陽毅
      0551-63600337
      yiouyang@ustc.edu.cn
      博士后1-2名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基礎研究青年團隊 代數幾何 有Hodge理論與P-進Hodge理論學習背景,對Hodge猜想有極大熱情,科研能力強 盛茂
      0551-63602437
      msheng@ustc.edu.cn
      高級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韋勇微分幾何課題組 微分幾何,幾何分析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幾何分析方向的背景,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以體現申請人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韋勇
      yongwei@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1名 2023年9月
      數學系,吳文俊數學重點實驗室 韓邦先課題組 度量幾何,泛函不等式 有度量幾何、泛函不等式相關領域的相關研究經歷,熟練掌握幾何測度論或者隨機分析/狄氏型理論者優先 韓邦先
      hanbangxian@ustc.edu.cn
      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陳小伍代數團隊,http://home.ustc.edu.cn/~xwchen/ 代數表示論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 陳小伍
      xwchen@mail.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計算與應用數學系 幾何與圖形實驗室 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與幾何建模 國內外高校博士畢業,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及較好的編程能力,有相關領域重要成果發表 陳發來
      chenfl@ustc.edu.cn
      劉利剛
      0551-63600985
      lgliu@ustc.edu.cn
      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馬杰課題組,更多信息請見個人主頁http://staff.ustc.edu.cn/~jiema/ 組合圖論 獲得組合圖論等相關方向博士學位,研究興趣包括極值組合、圖論、概率方法及這些方向在信息論、理論計算機和運籌學上的應用。 馬杰
      0551-63600625
      jiema@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張先得課題組 組合設計和編碼理論 在國內外知名高?;蜓芯吭核@得博士學位;具有至少1年博士后研究經歷;獲得組合、圖論、編碼等相關方向博士學位,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張先得
      0551-63602605
      drzhangx@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徐巖課題組 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獲得計算數學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徐巖
      0551-63607151
      yx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陳仁杰課題組
      gcl.ustc.edu.cn
      計算機圖形學 獲得計算機圖形學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陳仁杰
      63600841
      renjiec@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圖形與幾何計算實驗室
      gcl.ustc.edu.cn
      三維視覺與計算機圖形學 獲得三維視覺、計算機圖形學相關的博士,并在CVPR、ICCV、NeurIPS、SIGGRAPH等會議或者期刊上發表相關高水平論文。 張舉勇
      0551-63600673
      juyo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陳景潤課題組
      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jingrun
      科學計算(力學、電磁場、流體力學)、深度學習、計算材料學 獲得相關方向博士學位,或者已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的應屆博士畢業生 陳景潤
      jingrunchen@ustc.edu.cn
      2-4人 待招滿為止
      李新課題組 等幾何分析,工業軟件 獲得計算數學、計算幾何、計算力學等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李新
      13063215270
      lixustc@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概率統計系 概率統計系新成立,需要各個方向的優秀人員加入。 概率統計 獲得概率,統計,金融數學及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張土生
      0551-63600642
      tushengz@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賴穎蕾課題組 生物醫學大數據及相關研究方向 獲得博士學位 laiyinglei@ustc.edu.cn 博士后3-5人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物理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物理學院 物理系 林子敬課題組(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雙聘) 生物物理理論計算,有計算機藥物輔助設計和/或機器學習經驗者優先 博士后:博士學位;研究助理:碩士學位 林子敬
      0551-63606345
      zjlin@ustc.edu.cn
      博士后1名,研究助理2名 待招滿為止
      徐寧團隊,scmp.ustc.edu.cn 軟物質物理,統計物理 具有軟物質物理、統計物理等方向的研究經歷,熟悉理論計算和計算機模擬 徐寧
      0551-63607970
      ningxu@ustc.edu.cn
      1人 2023年6月
      物理生物學團隊 物理生物學、定量生物學、實驗生物物理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發展潛力,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勤奮踏實。 袁軍華
      0551-63600851
      jhyuan@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依托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實驗室。研究方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鈣鈦礦LED,X射線探測器等。課題組主頁:http://xiaolab.ustc.edu.cn/ 凝聚態物理 (鈣鈦礦光電器件) 1. 具有鈣鈦礦光電器件的研究背景。2. 發表鈣鈦礦相關方向的SCI論文兩篇及以上。 肖正國
      zhengguo@ustc.edu.cn
      2名 待招滿為止
      活性物質實驗室,彭晨暉課題組,團隊研究人員彭晨暉,蔣景華。個人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pengchenhui 活性物質,軟物質材料 對科研有熱情,有好奇心 彭晨暉
      cpeng2@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2人;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電子材料與器件物理研究組:http://emdp.ustc.edu.cn/ 凝聚態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鐵電、介電、磁電耦合、憶阻器、神經網絡研究方向為宜 殷月偉
      yyw@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吳明衛課題組 凝聚態理論 有強關聯系統解析研究功底 吳明衛
      mwwu@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汪騫課題組
      https://faculty.ustc.edu.cn/wangqian123
      計算生物物理,具體方向不限 具備獨立科研工作能力與良好的科技英文讀寫能力;具有強烈的進取心與合作精神;不超過35歲。待遇面談 汪騫
      wqq@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童華課題組:order.ustc.edu.cn 軟凝聚態物理 具有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和計算機模擬等相關領域背景并獲得博士學位 童華
      huatong@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近代物理系 多體系統的計算與量子模擬理論;https://quantum.ustc.edu.cn/web/node/227 凝聚態理論、計算物理、冷原子物理 有統計物理、凝聚態理論或冷原子物理相關研究經驗;有較豐富的數值計算經驗者,優先考慮 鄧友金,董小玉,鄭煒;yjdeng@ustc.edu.cn; dongxyphys@ustc.edu.cn; zw8796@ustc.edu.cn 博士后3人 待招滿為止
      電子能量損失譜學,https://faculty.ustc.edu.cn/zhulinfan/zh_CN/index.htm 原子分子物理 原子分子物理博士畢業 朱林繁
      0551-63600023
      lfzhu@ustc.edu.cn
      博士后2人 2022年底
      近代物理系,彭桓武高能基礎理論研究中心/科大交叉學科理論研究中心 The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tudy (ICTS) at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and the newly established Peng Huanwu Center for Fundamental Theory (PCF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oth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 studie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Their detail descriptions are referred to their respective webpages: ictc.ustc.edu.cn and pcft.ustc.edu.cn. The research areas include: String/M-theory, Quantum Field Theory, Particle Physics Phenomenology, Gravity, Cosmology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 負責人盧建新教授 String/M-theory, Quantum Field Theory, Particle Physics Phenomenology, Gravity, Cosmology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 We seek candidates with an established record of high-impact research to conduct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program and to teach and advise our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A Ph.D.in physics and at least three-year postdoctoral experience are required. 盧建新
      icts@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大粒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ATLAS實驗: http://pnp.ustc.edu.cn/html/ 粒子物理實驗 具有或即將獲得粒子物理實驗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在探測器設計和制作,重建軟件或物理分析至少一個方面有所專長。 劉衍文
      yanwen@ustc.edu.cn
      徐來林
      lailinxu@ustc.edu.cn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3名 待招滿為止
      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CMS實驗,http://pnp.ustc.edu.cn/html/iteminfo.php?id=40 粒子物理實驗 應聘人應該擁有或即將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具有出色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或從事粒子探測器硬件研究的良好經驗。 魯楠
      nanlu@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高能核物理唯象理論團隊 高能核物理唯象理論 在國內外一流大學已獲得博士學位;從事高能核物理領域或相關領域研究工作 浦實
      0551-63601165
      shipu@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粒子束交叉應用實驗室 CO2/N2氣體分離膜 精通氣體分離膜的制備和微結構表征、精通氣體分離性能測試。 張宏俊
      0551-63607122
      hjzhang8@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光電探測技術實驗室,王堅課題組,主頁:lodetech.ustc.edu.cn 精密機械電子,低溫制冷,儀器儀表,電路系統,(集成)電路設計等相關專業 精密機械電子,低溫制冷,儀器儀表,電路系統,(集成)電路設計等相關專業的高水平博士, 具有光電探測領域經驗的優先,身心健康,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科研能力,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員或博士后引進。 王堅
      0551-63603177
      wangjian@ustc.edu.cn
      博士后2名,特任副研2名 待招滿為止
      Our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ams cover a variety of large-scale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experiments. They include: the BESIII experiment at the 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BEPCII), the BelleII experiment at KEK, the ATLAS/CMS/ALICE experiments at CERN, the STAR and EIC experiments at BNL, the space dark matter search experiment DAMPE, the PandaX deep-underground dark matter search experiment, the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 We are actively engag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on sources and μSR spectrometers at the 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 We are also intensively conducting detectors R&D for future accelerator projects (STCF, CEPC, EicC ….) and non-accelerator based projects ( space and moon-based monopole search projects, space and moon-based MeV Gamma ray observatories). 網址:http://pnp.ustc.edu.cn/html/ 基于加速器的核與粒子物理實驗,非加速器核與粒子物理實驗,粒子探測技術 The successful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 Ph.D. in physics or related fields, a demonstrated record of accomplishments in research and a publication record that demonstrates academic productivity and creativity. 趙政國,0551-63603445,zhaozg@ustc.edu.cn
      劉建北,0551-63600309,liujianb@ustc.edu.cn
      唐澤波,0551-63607940,zbtang@ustc.edu.cn
      博士后4名,特任副研4名 待招滿為止
      近代物理系,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 依托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973項目,基金委重大儀器研制項目等。近期研究方向:基于磁共振自旋體系的量子信息處理實驗研究,包括量子控制,量子模擬,量子算法和量子精密測量;基于高靈敏度原子磁力計的超低場核磁共振譜儀研制;基于高靈敏度原子磁力計的精密測量和基礎物理探索。負責人:彭新華教授,主頁 https://lmmr.ustc.edu.cn/2017/0628/c13322a187988/page.htm 量子信息,磁共振技術 1.具有量子信息領域的相關物理實驗或理論研究基礎; 2.精通Python或Matlab編程語言,具有機器學習研究背景的優先; 3.有磁共振技術背景(尤其是固體核磁共振)、或原子磁力計、原子鐘、原子重力儀、里德堡原子等相關量子精密測量研究經歷者優先 4.具備團隊精神,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時間意識和責任感。 彭新華
      0551-63602439
      xhpe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依托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近期研究方向:金剛石量子器件制造及量子技術應用。負責人:王亞教授,主頁 http://lmmr.ustc.edu.cn/2017/0628/c13322a188006/page.htm 量子信息,微納技術 1. 具有光腔調控、光子波長相干轉換、光子糾纏等實驗研究經歷者優先;2. 精通高品質光子晶體、圓盤腔等微納加工制備經歷者優先;3. 具備團隊精神,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時間意識和責任感。 王亞
      0551-63602477
      ywustc@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依托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近期研究方向:高場順磁共振技術及相關物理研究。負責人:杜江峰 實驗室網站:lmmr.ustc.edu.cn 太赫茲技術 具有高頻(100GHz-1THz)技術的研究經歷,有高頻器件研制經歷者優先 榮星
      0551-63606664
      xrong@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集成光學技術 具有集成光路或光學成像相關的研究經歷,有光子芯片研制經歷者優先 1人 待招滿為止
      電磁仿真 具有電磁學基礎以及算法編寫的相關經歷,能夠建立模型進行介質相互作用相關的電磁場產生、傳播、反射等仿真分析 1人 待招滿為止
      依托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近期研究方向:微觀測量及相關研究。負責人:杜江峰 實驗室網站:lmmr.ustc.edu.cn 凝聚態理論與實驗、二維材料方向 具有二維材料微納表征及磁性實驗和理論研究經歷者優先 石發展
      0551-63607993
      fzshi@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單分子生物物理方向 具有單分子結構和功能、單分子生物和醫學應用等研究經歷者優先 1人 待招滿為止
      原子力顯微技術方向 具有高分辨原子力顯微技術發展和儀器裝備研制經歷者優先 1人 待招滿為止
      依托科技部和中科院重大項目,已建成量子鉆石原子力顯微鏡、寬場量子鉆石顯微鏡、單自旋譜儀和巖石磁顯微鏡等多個實驗平臺,主要方向是量子精密測量相關的交叉學科研究。負責人:杜江峰 實驗室網站:lmmr.ustc.edu.cn 古地磁學相關專業 (1)具有古地磁學的研究經歷,具備扎實的古地磁測量技術基礎; (2)對使用量子磁測量新技術解決古地磁領域科學問題感興趣,具備獨立科研能力。 王鵬飛
      0551-63607993
      wpf@ustc.edu.cn
      1人 2023年12月
      量子納米電子學實驗室,epsilon.ustc.edu.cn 凝聚態物理實驗 具有博士資格 程光磊
      0551-63601193
      glcheng@ustc.edu.cn
      1人 2023年6月
      光學與光學工程系 平臺擁有先進的聚合物多層膜實驗室以及多個研發示范基地平臺,聚焦多通道有效光合輻照探測器與智能光照控制系統、脈沖調制植物補光技術、聚合物多層光學膜設備與工藝開發、新型光伏農業系統等研究方向。課題組負責人:劉文教授(長江學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光學工程、聚合物材料加工 取得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經歷 劉文
      13365512277
      wenliu@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2名 待招滿為止
      依托中科院國家創新人才計劃和青年創新團隊項目。研究方向:納米光學成像,高精度光學度量,矢量光學,結構光。網站:http://ooe.ustc.edu.cn/hr50.html 光學,物理學 光學與光學工程等相關專業,最好具有以下任一領域相關背景: 1、光學成像器件與數值模擬,矢量光場計算; 2、光學實驗技能,Labview和Python等軟件編程控制; 3、熟悉微納米加工設備,平臺和工藝,如電子光光刻、離子束刻蝕、鍍膜等。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員或博士后引進。 苑光輝
      13485513166
      ghyuan@ustc.edu.cn
      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天文學系 中國科學院星系宇宙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大2.5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 星系形成與演化/暫現源/高能天體物理/系外行星/宇宙學/天文大數據處理 取得天體物理或大數據處理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 (請提交正式申請前與天文學系的意向合作導師取得聯系) 張紅欣
      hzhang18@ustc.edu.cn
      20人左右 待招滿為止
      劉桂琳星系與類星體團隊 星系、活動星系、恒星形成、星系團等 具有天文學或相近專業博士學位 劉桂琳
      0551-63601861
      glliu@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依托即將建成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雙一流學科平臺--2.5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北半球光學時域巡天能力最強的設備),開展北天大規模、多時頻的深度時域巡天,獲得海量觀測數據;通過發展高效的數據處理分析手段,開展引力波電磁對應體、黑洞潮汐瓦解事件、超新星等時域天文研究和太陽系近地天體監測和防御研究。 天文、大數據 具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孔旭
      0551-63600657
      xkong@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宇宙星系重點實驗室 暴漲宇宙引力波,彎曲時空量子場 具有宇宙學、引力波,彎曲時空量子場的工作經驗。 張楊教授
      0551-63606843
      yzh@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粒子宇宙學課題組 圖像處理,弱引力透鏡,微引力透鏡 博士學位,英語流利,有圖像處理經驗,以及熟練編程技能 羅文濤
      wtluo@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工程與應用物理系 太赫茲科學技術與應用:主要圍繞太赫茲技術及其應用展開研究,包括太赫茲成像探測、太赫茲通信、太赫茲生物醫學、以及太赫茲應用的共性技術等。 太赫茲、光學工程、微波電磁場、通信、信號處理、生物物理等 1)具有博士學位,有相關專業的科研或工程經驗者優先。 2)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武帥
      15209833973
      wushuai52@ustc.edu.cn
      博士后4名,特任副研4名 待招滿為止
      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http://quantum.ustc.edu.cn/ 量子信息、光學、原子物理、電子學 博士畢業 阮亦丹
      ruanyidan@ustc.edu.cn
      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量子成像和量子通信實驗室;工作地點在上海(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網址:http://quantum.ustc.edu.cn/web/index.php/node/475 光學成像、量子信息等 具有物理學、光學等相關方向博士學位,有創新科研能力者優先 徐飛虎
      18616596555
      feihuxu@ustc.edu.cn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硅基量子點量子計算研究室依托國家科技創新2030計劃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研究項目開展理論和實驗研究。研究方向:硅基量子比特制備、操控和多比特擴展;微納聲學器件;極端條件集成電路;量子算法和量子程序等。團隊負責人:郭國平 教授,主頁: http://lqcc.ustc.edu.cn/qt/ 物理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量子信息等專業 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并且樂于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具備優秀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驗能力:1. 具有量子信息、低溫輸運或相關物理理論或實驗研究基礎; 2. 熟悉微納米加工設備、平臺和工藝;3. 熟悉高頻、微波電路、量子算法,腔-QED理論或實驗。4. 具有硅基材料、集成電路或芯片設計、開發和測試經驗; 優秀博士畢業生可按博士后或者特任副研究員引進,特別優秀博士后可以按照特任研究員引進。相關崗位引進政策見學校人力資源部主頁。無博士學位但特別優秀的碩士或本科生可以按聘期制特任助理研究員引進。 李濱華
      0551-63600830
      gfuture@ustc.edu.cn
      特任研究員2名,特任副研3名,博士后5名 待招滿為止
      何立新課題組 計算凝聚態物理,第一性原理方法與應用 取得第一性原理方法與應用方向博士學位 何立新
      helx@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光子-原子混合集成芯片精密測量 冷原子物理 博士,具有良好的冷原子實驗背景,愿意從事精密測量物理相關研究。 項國勇
      0551-63600644
      gyxiang@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依托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中科院重大項目。研究方向:集成量子光學方面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包含實用化集成量子光源,高集成度量子操作芯片,新型微納光學量子器件等。負責人:郭光燦院士,聯系人:任希鋒教授,https://faculty.ustc.edu.cn/QuantumNanoPhotonics/ 物理學、光學 物理或光學等相關專業,最好具有以下任一領域相關背景: 1.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 2.集成光學; 3.納米光子學或硅基光子學 。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員或博士后引進。 任希鋒
      renxf@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微納量子傳感 量子光學,微納光學 具有較強的量子光學或者微納光子學理論或者實驗研究經驗 孫方穩
      0551-63606411
      fwsun@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許金時課題組,https://faculty.ustc.edu.cn/xujinshi/zh_CN/index.htm 量子光學和固態色心操控 具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許金時
      13866722907
      jsxu@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里德堡原子量子模擬和量子傳感團隊,從事量子相變的研究,非平衡動力學,微波傳感的研究等,團隊研究人員:丁冬生,史保森。 統計物理/原子物理/量子信息 原子物理方向,多體物理。 丁冬生
      dds@ustc.edu.cn
      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許小冶課題組,http://lqcc.ustc.edu.cn/index/info/1025 量子光學、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 申請人應有量子光學或者原子分子物理方面的實驗研究經歷。 許小冶
      xuxiaoye@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 http://quantum.ustc.edu.cn 原子物理/量子物理/量子信息/量子精密測量 負責冷原子干涉儀(重力儀/重力梯度儀等)的關鍵技術攻關、樣機搭建及外場應用工作開展。應聘人應熟悉冷原子物理相關理論和實驗知識,掌握原子囚禁冷卻、原子干涉、原子態探測等相關技術,具有良好的實驗動手和分析能力。 陳帥
      13391192449
      shuai@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化學物理系 陳艷霞教授譜學電化學實驗室:http://ecel.ustc.edu.cn/ 電化學 1)具有物理、化學、材料專業的博士學位; 2)博士期間從事電化學研究,有物理背景優先; 3)具有獨立的科研能力以及很好的英文寫作能力; 4)性格開朗,善于溝通,事業心強,身體健康,年齡35周歲以下。 5)具有嚴謹的科研態度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工作勤奮踏實。 陳艷霞
      yachen@ustc.edu.cn
      1-2名 待招滿為止
      楊金龍教授課題組,研究領域為理論和計算化學,一直致力于發展與應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與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團簇,固體表面與界面和納米體系的結構和性質,注重和相關實驗研究的配合與合作。詳細信息請見主頁:http://staff.ustc.edu.cn/~jlyang/ 理論與計算化學 1. 已獲得國內外知名大學化學或物理專業博士學位,要求博士期間從事理論計算相關研究; 2. 已取得較好科研成果,有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發表; 3. 具有自旋材料理論設計、分子器件理論模擬、能源轉化催化機理解析等背景的優先; 4. 工作勤奮、努力,積極進取,有敬業精神,善于溝通,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夠獨立撰寫英文報告和論文。 李星星
      0551-63607967
      lixx@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蔣彬教授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bjiangch/ 理論與計算化學 熟悉第一性原理計算,固液界面體系建模,分子動力學模擬,了解機器學習基本原理。 蔣彬
      0551-63600922
      bjiangch@ustc.edu.cn
      1名 待招滿為止
      王興安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反應動力學領域的研究,通過應用分子束方法和高靈敏的激光探測技術在氣相條件下研究基元化學反應以及光解離過程的高分辨動力學。 化學物理 (1)博士論文答辯通過;(2)年齡不超過35周歲 (3)具備脈沖激光、真空粒子探測等技術基礎。 王興安
      0551-63600726
      xawa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嚴歡教授課題組:https://dcp.ustc.edu.cn/2021/1104/c28730a531059/page.htm 有機化學,物理化學 (電催化) 1)遵紀守法,身心健康,有團隊合作精神;2)有良好的英文讀寫能力;3)在相關領域發表過1-2篇高水平的論文 嚴歡
      yanhuan1@ustc.edu.cn
      1-2名 待招滿為止
      劉進勛課題組:理論與計算催化化學,http://jxliu.ustc.edu.cn/ 理論與計算催化化學 1) 具有物理化學、計算化學、計算物理、計算材料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 具有海外或國內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博士或博士后經歷(2-4年博后經歷) 3) 熟悉量子化學計算、均相或多相催化理論、分子動力學模擬、人工智能或大數據分析等研究領域之一。 4) 具備Python、C 或Fortran編程語言開發經驗的申請人會優先考慮 5) 有較強的獨立研究工作與思考能力,良好的中英文科技論文讀寫能力,為人和科研工作中有誠信,勤奮努力,有良好的團隊精神。 劉進勛
      0551-63602195
      jxliu86@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 2名 待招滿為止
      江俊教授課題組:功能分子體系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組,聚焦于復雜體系內電子運動行為的理論模擬。發展和應用多個尺度的物理與化學基礎理論方法,揭示功能分子、復合材料、生物系統等復雜體系的構效關系,提出電子運動調控和高效利用理念,設計原型材料與器件,研究解決多個物理與化學應用領域(光催化、生物化學、光化學、分子電子學與光子學)中的實際科學問題。課題組主頁 :http://staff.ustc.edu.cn/~jiangj1/ 物理化學、凝聚態物理 分子電子學,光化學,光譜模擬,熟悉量子化學、分子動力學或固體物理計算和相關軟件。熟悉和擅長程序編寫者更佳。 江俊
      0551-63600029
      jiangj1@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應用化學系 徐銅文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離子膜的制備與表征、膜材料的分子結構設計、目標導向的膜結構設計、電化學過程、化工模擬、燃料電池與電解水制氫。課題組主頁:http://membrane.ustc.edu.cn/ 膜材料/能源材料/傳質與分離 已經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優先考慮有膜技術、燃料電池、液流電池、計算化學等相關研究背景的申請人;具有良好英文寫作能力,近五年發表2-3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年齡不超過35周歲(特別優秀者適當放寬) 徐銅文
      twxu@ustc.edu.cn
      吳亮
      liangwu8@ustc.edu.cn
      楊正金
      yangzj09@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楊正金課題組:面向分子分離和離子分離,通過材料結構-性能關系研究,開發系列結構新、性能可調控的自具微孔高分子及隔膜;通過利用自具微孔離聚物膜中分子、離子的限域傳遞特性,切實提升能源、資源和環境相關膜過程的性能,解決重大應用問題。面向可再生能源,開展水系有機液流電池、燃料電池研究,開發高溫燃料電池隔膜、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電活性分子及離子傳導膜。課題組網頁:https://faculty.ustc.edu.cn/yangzj09/zh_CN/index.htm 自具微孔高分子,液流電池和電化學,離子交換膜制備 有較強的專業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具有有機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或能源電化學方向背景,博士研究期間有相關獨立工作經驗 楊正金
      0551-63600970
      yangzj09@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陳維教授課題組:新型大規模儲能電池、催化劑的微觀調控與機理探索、以及新型能源轉化與存儲一體化。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weichen1/ 化學,材料,能源化學 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陳維
      weichen1@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人/博士后2-3人 待招滿為止
      周敏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1.非晶功能材料及其應用,2.新型離子電池與氣體電池,課題組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zhoumin/zh_CN/index.htm 無機化學,材料化學,電化學 獲得博士學位;曾在化學及材料一級學科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態度積極、勤奮,責任心強,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執行力;具有原子層沉積,氣體電池器件開發,儲能領域計算等研究經驗者優先 周敏
      mzchem@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中科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夏長榮課題組。網址:http://staff.ustc.edu.cn/~xiacr/ 材料科學、物理、化學化工、能源 博士學位 夏長榮
      0551-63607475
      xiacr@ustc.edu.cn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中國科學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楊上峰課題組。網址:http://staff.ustc.edu.cn/~sfyang 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無機化學 具有碳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納米材料、有機化學、能源化學等背景。 楊上峰
      63601750
      sfya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2人,博士后2-3人 待招滿為止
      曹瑞國課題組:https://mse.ustc.edu.cn/2016/1024/c3333a29024/page.htm 能源電化學 材料或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曹瑞國
      rgcao@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章根強課題組:https://zhanglab.ustc.edu.cn/ 能源材料、電催化 能源材料與電化學相關背景,發表領域內TOP期刊,踏實勤奮,對待科研有熱情。 章根強
      gqzhangmse@ustc.edu.cn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3人 2023年9月
      武曉君教授課題組:低維功能材料的理論設計與模擬,探索低維功能材料的結構與物性,揭示材料中電荷、自旋等量子態耦合、調控與外場響應機理,發現新機制,提出新概念,設計新材料。課題組主頁 http://faculty.ustc.edu.cn/xjwu 物理化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凝聚態物理 熟悉量子化學、分子動力學、固體物理計算與機器學習等方法與軟件。熟悉和擅長程序編寫者優先。 武曉君
      0551-63607915
      xjw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余彥教授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yanyumse/publication.html 儲能材料,納米材料 1. 研究方向:二次電池(鋰離子電池、其他新型二次電池),功能納米材料;2. 年齡35周歲以下,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3. 博士期間或近三年發表高水平SCI論文至少3篇;4. 可全職在博士后流動站進行研究工作,有團隊合作精神,愿意嘗試新研究方向。 余彥
      yanyumse@ustc.edu.cn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員4-8人 待招滿為止
      王成威教授課題組:1. 高性能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開發和應用:固態電池的界面優化,電解質材料的制備,全電池的制備與集成。2. 軟物質基(高分子、水凝膠、纖維素等)離子導體的開發和應用。 材料、化學、高分子等相關專業 1.博士論文答辯通過,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有良好的專業素養;
      3.工作積極主動,具有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對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有上進心和創新意識;
      4.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學術論文。具有鋰電池、高分子、水凝膠、電催化、陶瓷合成等研究背景的申請人可優先考慮。
      王成威
      vcwang@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員若干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太陽能光熱中心裴剛課題組,http://home.ustc.edu.cn/~lilanxin/index.html,https://tsee.ustc.edu.cn/2013/0904/c3267a27742/page.htm 能源材料 具有能源材料、能源化學方向的研究經歷 裴剛
      0551-63607367
      peigang@ustc.edu.cn
      2名 待招滿為止
      化學系 劉揚中教授課題組:化學生物學、生物無機化學 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 1. 熟練掌握相關領域的實驗技能; 2. 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能力,有良好的專業素養; 3. 工作積極主動,具有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 劉揚中
      0551-63600874
      liuyz@ustc.edu.cn
      2-3人 待招滿為止
      黃光明課題組:主要從事原位質譜分析方法研究及其應用于單細胞代謝組研究。發展了基于質譜分析的單細胞代謝組學平臺,實現了多種代謝物在活體單細胞內的原位分析。 分析化學/質譜分析 博士,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和團隊精神,博士研究方向為分析化學,有質譜分析相關的系統訓練和研究經歷,發表過高水平論文2篇以上,熟練掌握使用英文撰寫專業學術論文。 黃光明
      gmhua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徐允河課題組:https://chem.ustc.edu.cn/2020/1203/c2474a462602/page.htm 有機合成 即將博士畢業或博士畢業三年以內,具有有機合成方法學、金屬有機化學或全合成的研究背景。 徐允河
      xyh0709@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張清偉課題組:https://faculty.ustc.edu.cn/zqw/zh_CN/index.htm 有機化學 從事過渡金屬催化,有機合成的,畢業3年內的博士 張清偉
      qingweiz@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可見光可持續催化轉化研究組 有機化學,合成化學 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具有有機化學博士學位,能夠勝任有機合成和化合物分析檢測 尚睿
      faint123@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吳長征教授課題組 http://staff.ustc.edu.cn/~czwu 工程熱物理、熱傳導、磁電輸運、固體物理、STM等 在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表過論文,或者在相關行業具有標志性成果。 吳長征
      czwu@ustc.edu.cn
      熱領域需要招聘1~2名;STM領域需要招聘1名。 待招滿為止
      莊濤濤教授課題組-手性結構與功能實驗室。課題組致力于手性納米結構的精準合成、高品質因子圓偏振光體系的構建、多模態信息加密防偽、生物病毒檢測、3D顯示等。 無機、高分子、材料、物理等相關方向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35歲以下;態度積極、勤奮,責任心強,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執行力,能在PI指導下獨立開展工作;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過學術論文;具有手性納米材料、圓偏振光器件、信息加密防偽、3D顯示、生物檢測治療等方向的申請人可優先考慮。 莊濤濤
      tzhua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袁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特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課題組專注于超分子自組裝與分子影像,疾病靶向成像與治療,新型磁共振成像方法應用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1. 分子探針及藥物的合成制備及應用;2. 腦疾病模型的建立及治療;3. 信號增強的磁共振成像及其他分子成像技術。課題組經費充足,方向前沿新穎,師生關系融洽,并與國內外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希望具有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物化學、生物化學、材料化學及生物醫學背景的學生申報! 具有獨立科研能力,有在專業一區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經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責任心。英文良好,有較強的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 袁月,yueyuan@ustc.edu.cn,電子郵件標題請注明:應聘職位-本人姓名。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1人 待招滿為止
      黃漢民教授課題組:金屬有機與均相催化,主頁:https://chem.ustc.edu.cn/2016/0323/c2474a17108/page.htm 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計算化學 博士,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和團隊精神,受過金屬有機化學的系統訓練和從事過多步有機合成反應的研究經歷,或擅長于均相催化相關的理論計算。在SCI專業期刊上發表過高水平的研究論文。 黃漢民
      hanmin@ustc.edu.cn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2人 待招滿為止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中科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 胡進明氣體遞質高分子研究組,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jmhu 高分子、材料、生物醫學 近期獲得博士學位,在主流SCI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胡進明
      jmhu@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汪峰教授課題組:致力于通過化學合成、超分子識別與組裝、譜學表征技術等手段的結合,實現π-共軛體系的可控組裝,研究超分子層次上的物理化學性質(如超分子手性、超分子液晶、聚集態的光物理和光化學行為),并探索該類π-共軛基超分子體系在光電功能材料領域的應用拓展。具體內容包括: 1. π-共軛基超分子體系的理性設計與可控構筑 2. 超分子聚合機制研究與活性超分子聚合 3. 超分子光電功能材料。課題組網站: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feng_lab 超分子化學,高分子化學,有機化學,材料化學 參照中國科大博士后研究員、特任副研究員招聘基本要求;在國內外知名高?;蜓芯吭核@得博士學位;具有超分子化學、金屬有機化學、光化學、有機合成、高分子合成等方向的科研經歷,在相關領域重要國際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學術論文;工作踏實,有團隊精神,性格開朗,善于溝通。 汪峰
      drfwa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崗位招聘1人, 博士后崗位招聘3人 待招滿為止
      劉世勇教授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sliu/ 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化學生物學、表活劑與膠體化學、合成化學、生物材料、生物醫學工程 具有好奇心,喜歡學習新知識和進入新領域;注重細節,嚴謹有耐心,能堅持深入做事情。 劉世勇
      sliu@ustc.edu.cn
      0551-63607348
      3名 待招滿為止
      李闖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響應性高分子水凝膠材料的設計合成和仿生驅動應用;動態可逆的超分子組裝功能軟物質; 仿生智能形變和軟體驅動器、機器人在生物醫學、藥物釋放等領域的應用。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lichuang/zh_CN/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高分子材料 1.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有良好的專業素養; 2.工作積極主動,具有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對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有上進心和創新意識; 3.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學術論文。4. 具有高分子、有機功能材料合成、材料化學、光化學、超分子材料、水凝膠材料、軟體驅動器背景的申請者可優先考慮。 李闖
      0551-63606684
      lichuang21@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王龍海教授課題組,課題組主頁:https://wanglabustc.com/ 生物材料、生物醫學工程、高分子化學 已經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具有生物材料、生物醫學工程、高分子化學、材料科學等方向的研究經驗;優先考慮有動物實驗、COMSOL 多物理場模擬仿真背景的申請人;具有良好英文寫作能力,近五年發表1-2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王龍海
      hiwang@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員2-3名 待招滿為止
      陳昶樂教授課題組,課題組主頁: http://staff.ustc.edu.cn/~changle/index.html 高分子 高分子、有機合成、金屬有機方向的博士 陳昶樂
      0551-63601495
      changle@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吳思教授課題組,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siwu/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材料化學 高分子、有機功能材料合成、金屬配合物合成、材料化學、光化學、納米材料、生物醫學材料、光學背景的博士和博士后 吳思
      siw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化學系中國科學院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生物質潔凈能源重點實驗室 傅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綠色化學和物理有機化學等領域研究。用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手段,發展綠色有機化學新反應和催化體系,并應用于可再生資源綠色轉化與高效利用。 有機化學生物質化工 參照中國科大博士后研究員、特任副研究員招聘基本要求;在國內外知名高?;蜓芯吭核@得博士學位;具有有機合成或生物質催化轉化方向科研經歷,在相關領域重要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篇以上;工作踏實,有團隊精神,性格開朗,善于溝通。 傅堯
      0551-63607476
      fuyao@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究員若干 待招滿為止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化學物理系/理論與計算科學部 李微雪教授:理論與計算催化團隊。將電子結構計算、統計動力學、機器學習方法相結合,聚焦催化理論研究的新范式,發展催化劑結構變化的動態學,加速高效催化劑新體系設計的進程。課題組主頁, http://tcc.ustc.edu.cn/ 物理化學,物理 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事業心。有豐富的理論和計算化學經驗,熟悉和擅長程序編寫經驗者優先。 李微雪
      0551-63600650
      wxli70@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2~3人,博士后研究員若干 待招滿為止
      李震宇教授研究組,長期從事生長與反應微觀機理、功能材料與器件設計以及理論計算方法方面的研究。在石墨烯生長機理、固態電解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基于量子計算機的電子結構計算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主頁http://staff.ustc.edu.cn/~zyli/ 物理、化學、材料學以及計算機等相關專業 熟悉電子結構計算或者分子模擬,有較強的鉆研精神 李震宇
      0551-63600934
      zyli@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化學物理系/尖端測量儀器研究部 胡水明教授:原子分子光譜與儀器課題組?;诩す夤庾V技術的原子分子精密光譜、痕量探測研究。研究面向:(1)基礎物理檢驗與常數測定;(2)基于光學的計量方法與儀器;(3)痕量氣體探測技術應用。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smhu/ 物理化學 具有實驗研究經歷,有原子物理/光學/電子儀器經驗者優先,待遇從優。 胡水明
      0551-63606557
      smhu@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田善喜研究組:http://staff.ustc.edu.cn/~sxtian 物理化學 從事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并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 田善喜
      13956911902
      sxtia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人 2023年6月
      化學物理系/單分子物理與化學研究部/中科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 黃偉新教授:表面化學與納米催化研究組:目前承擔科技部、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項目,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huangwx 表面化學和催化化學 具有表面化學和催化化學博士后研究經歷,能獨立撰寫文章。研究組尊重青年人才的學術獨立性和原創性,提供良好發展空間 黃偉新
      0551-63600435
      huangwx@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化學系/低維物理與化學研究部 龔流柱課題組,主要從事不對稱催化和天然產物合成,詳見課題組網頁:http://staff.ustc.edu.cn/~gonglz/ 金屬有機催化,有機合成方法學、天然產物合成 相關專業優秀博士 龔流柱
      gonglz@ustc.edu.cn
      2-3人 2023年7月
      王官武課題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344 有機化學、能源化學、材料化學 有機合成化學、太陽能電池器件專業畢業,擬開展富勒烯化學、機械化學、太陽能電池器件器件制備與測試 王官武
      0551-63607864
      gwang@u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人,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化學系/納米材料與化學研究部 江海龍教授課題組:在配位化學的基礎上,聚焦多孔晶態功能材料(如MOFs,COFs及其復合材料)的設計、合成與催化功能探索;研究內容高度交叉,涉及無機化學、晶體工程學、材料化學、納米科技、催化化學以及能源化學等多個領域。依托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詳情參見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jianglab/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手性催化)/物理化學(催化化學或計算化學)等 參照中科大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員的招聘要求,滿足以下條件: 1、為人誠實,工作勤奮,富有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2、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3、歡迎具有配位化學、功能材料、多相催化、光/電催化、納米能源等一項或以上相關基礎的申請人, 具有較強的英文閱讀與寫作能力;4、具有COFs、手性催化、光催化及計算化學等方面的研究背景者優先考慮。 江海龍
      0551-63607861
      jianglab@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究員1-3名 長期
      應用化學系/納米材料與化學研究部 陳立鋒課題組:https://tsee.ustc.edu.cn/2020/0109/c3267a411478/page.htm 碳/生物質基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能量存儲與轉換、光催化、傳感與檢測、柔性電子器件中應用研究 (1)已獲或即將獲得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電化學、高分子化學)、材料(碳材料、生物質材料、材料化學與物理、能源材料)、物理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在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換、柔性電子器件、傳感與檢測、光催化等相關領域發表SCI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2)年齡要求:年齡不超過35周歲,博士畢業不超過5年。 郵箱:chenlf@ustc.edu.cn,標題注明:應聘職位-研究方向-本人姓名 博士后或者特任副研究員2-3人 待招滿為止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納米材料與化學研究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平武教授課題組隸屬于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 (課題組網頁:http://staff.ustc.edu.cn/~dupingwu/publications.html),主要從事有機光電材料和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一、課題組研究方向: 1. 有機共軛材料合成及其應用研究;納米碳材料合成及應用(彎曲碳納米管片段、石墨烯納米帶等); 2. 能源催化研究(電催化、光催化、光電催化)。負責人:杜平武教授,主頁:http://staff.ustc.edu.cn/~dupingwu/publications.html 化學、材料、或者高分子等相關專業 化學、高分子、有機功能材料合成、金屬配合物合成、材料化學、光化學、能源化學、納米材料等背景的博士或者博士后;以第一作者發表中科院認定的二區期刊學術論文1 篇及以上。 杜平武
      0551-63606207
      dupingwu@ustc.edu.cn
      博士后 3-5人 / 特任副研究員 2-3人 待招滿為止
      馬騁課題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468 全固態鋰電池 具備較強英文寫作能力,可以獨立、高質量的進行SCI論文寫作;有較多全固態鋰電池研究經驗的候選人將優先考慮。 馬騁
      mach16@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納米催化與能量轉化研究部 占忠亮課題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6716 無機非金屬材料、無機化學、界面化學、凝聚態物理等專業背景,有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和器件研發經驗者優先考慮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能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表達和寫作能力,在相關領域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過高質量學術論文;年齡35周歲以下,身心健康,作風踏實,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責任心、執行能力和團隊精神。 占忠亮
      zzhan@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劉波課題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484 多孔材料,催化,光熱電能源轉換 曾在化學及材料一級學科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具有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背景和跨學科合作經歷;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專業畢業生優先。 劉波
      0551-63601123
      liuchem@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任曉迪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比能電池電解液設計與界面調控、金屬空氣電池、固態電池及電催化中界面過程調控等。熱忱歡迎優秀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員的加入,并提供優厚待遇與支持。詳情請參見課題組網站renlab.ustc.edu.cn,或發郵件至xdren@ustc.edu.cn聯系咨詢。 化學、材料、物理等 1. 具有化學、材料、物理等相關專業背景,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至少具有一項下列方面的研究經驗或能力:(1)鋰電池、金屬空氣電池、水系電池、固態電池等體系的研究及應用 (2)電極 | 電解質界面的表征、設計及應用 (3)電解質中溶劑或鹽類的設計、合成及應用 (4)有機合成或電化學合成 (5)化學反應過程或材料性質的理論計算模擬 (6)電催化劑的制備及反應過程研究 2. 學術研究興趣濃厚,態度積極,責任心強,具有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好的英文寫作和交流能力。 3. 年齡在35歲以下,近年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篇以上。 任曉迪
      xdren@ustc.edu.cn
      0551-63601659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徐集賢課題組:太陽能單結、疊層電池,新型光電材料和器件。優先考慮具有太陽能/發光材料模擬計算、合成和器件開發、光電實驗平臺和儀器搭建經驗的申請人;材料系官方介紹鏈接:https://mse.ustc.edu.cn/2019/0918/c3333a391731/page.htm 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官方介紹鏈接: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6655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1. 具有強烈的科研動機和職業愿景,身心健康,積極主動有創造力;
      2. 優先考慮具有太陽能/發光材料模擬計算、合成和器件開發、光電實驗平臺和儀器搭建經驗的申請人;
      3.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相關博士學位,且近5年發表過高水平研究性論文(至少1篇);
      4. 年齡不超過35周歲(特別優秀者可放寬年齡)
      徐集賢
      jixianxu@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員若干 待招滿為止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蘇州高等研究院 / 蘇育德課題組,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功能材料和微生物-納米雜化材料的研發,并將其應用于人工光合作用、人工固氮、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等能量轉化與儲存領域。課題組網站:https://sz.ustc.edu.cn/rcdw_show/50.html 能源化學/材料化學/納米技術/微生物學 具有1)電化學 2)可穿戴器件 3)合成生物學中的一項研究背景;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發表過一篇SCI論文;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英文水平 蘇育德
      suyude@ustc.edu.cn
      1-2名 待招滿為止
      多能量場納米催化課題組(EX-nanocatalysis research group,EXNano-RG)專注高值有機化學品的綠色制造,與國內外高水平研究團隊有穩定合作關系,有利于課題組成員的進一步發展。詳情見https://faculty.ustc.edu.cn/daiyitao/zh_CN/index/277648/list/index.htm 有機合成學 1)對化學研究具有濃厚的興趣,已經獲得或者即將獲得博士學位;2)具有有機化學及相關方向的研究背景,熟練掌握有機合成化學等相關知識及實驗技能;3)有良好的科研積累,能夠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和論文寫作,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過相關研究論文; 4) 遵守職業道德,身體健康,聘用期間全職工作,具備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 戴懿濤
      yitaodai@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胡祥龍老師實驗室研究方向: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 (藥物遞送診療系統、植入材料等)、生物醫藥與制劑 (功能化蛋白、磷脂等)、光學功能材料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等) https://sz.ustc.edu.cn/rcdw_show/106.html。實驗室坐落于蘇州市高教區,環境優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可以享受合肥本部資源;入選者除可以享受中科大特聘副研究員和博士后的相應待遇之外,還可以享受江蘇省和蘇州市的人才政策和待遇,個人待遇和發展前景具有競爭力。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藥學、生物學、腫瘤學、生物醫學工程 1. 高分子、有機合成、生物醫藥與制劑、光學材料、細胞生物學、腫瘤學、醫學、生物材料、生物醫學工程等研究領域的博士學位;2. 為人誠實,工作努力鉆研,善于溝通,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3. 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夠獨立撰寫英文報告和論文,有較好的論文發表經歷。 胡祥龍
      huxlo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中科院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室,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廢水處理及資源化、新興污染物處理、環境分析、水污染控制催化材料、廢水深度處理等 水處理膜技術實驗室(網址:http://faculty.ustc.edu.cn/luxinglin/zh_CN/index.htm) 環境工程、化工、材料、化學、物理 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化學等;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呂興霖
      0551-63492312
      xinglinlu@ustc.edu.cn
      3人 待招滿為止
      俞漢青課題組: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88/page.htm 微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化學(分析化學、材料化學、物理化學等)、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環境數據分析與信息挖掘 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專業方向;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俞漢青
      0551-63607592
      hqy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李文衛課題組。網址:https://faculty.ustc.edu.cn/liwenwei/zh_CN/index.htm) 高級氧化水處理材料及技術、污染物生物轉化機制及調控技術、光/電化學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環境工程、合成生物學、納米材料、高級氧化等;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李文衛
      wwli@ustc.edu.cn
      3-4 待招滿為止
      穆楊課題組: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84/page.htm 廢水資源化/能源化、微生物電化學技術、污染物轉化過程的數學模擬、水的深度處理及消毒 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專業方向;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穆楊
      yangm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張常勇課題組:https://faculty.ustc.edu.cn/zhangchangyong 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生物等 1、具有或即將取得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和學歷;2、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3、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張常勇
      changyongzhang@ustc.edu.cn
      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盛國平課題組,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廢水回用處理、新污染物分析與去除、水污染控制催化材料、膜材料等,網站: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77/page.htm 化學、環境、生物 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專業方向;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盛國平
      gpsheng@ustc.edu.cn
      王允坤
      ykwang@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劉賢偉課題組:http://ese.ustc.edu.cn/2021/0623/c26804a514227/page.htm 化學、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微生物學 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專業方向;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劉賢偉
      xianweiliu@ustc.edu.cn
      4人 待招滿為止
      楊一課題組: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99/page.htm 環境工程 市政工程 環境微生物 材料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 申請者應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楊一
      yangyiustc@ustc.edu.cn
      博士后3人 待招滿為止
      環境生物過程與生物轉化實驗室,關注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的新型微生物過程,借助微生物學、化學、材料學等學科的研究工具與方法,通過微生物過程的發現與解析完善對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網絡的認知,并基于微生物過程開展溫室氣體轉化的應用基礎研究,借此理解微生物對自然與人工生態系統中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并為開發具有“碳中和”功效的生物技術提供理論支撐。實驗室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caichen/zh_CN/index.htm 環境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博士后:(1)學歷學位:已取得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2)專業背景(不限于):環境微生物學、生態學、生物信息學、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3)學術能力:能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英文論文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過SCI研究論文;(4)個人品質:熱愛科學、善于溝通、積極主動,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秉持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蒲兄恚海?)學歷學位:已取得或即將取得碩士學位;(2)專業背景: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化學、材料學等相關領域;(3)個人品質:具有追求進步的意愿,秉持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 蔡琛
      chencai21@ustc.edu.cn
      博士后1-2人,科研助理崗位1-2人 待招滿為止
      劉啟帆課題組,環境與健康研究組,研究方向:(1)大氣環境化學 (2)室內空氣污染 (3)環境監測及健康效應 主頁 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54864/page.htm 大氣環境化學、環境分析化學、環境毒理學 學歷要求:具有博士學位。語言要求: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 劉啟帆
      0551-63603471
      liuqifan@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王允坤課題組。網頁介紹:http://ese.ustc.edu.cn/2021/0611/c26804a518230/page.htm 化學、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環境工程 具有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和學歷;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專業方向;善于學習鉆研,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嚴謹的學術態度; 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王允坤
      0551-65492316
      ykwa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室/大氣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微納膜法實驗室,研究領域為分離膜在碳捕集、碳中和、海水淡化、污水處理、霧霾凈化、油水分離、血液凈化、氣體CO2分離等,劉江濤課題組網址https://x-mol.com/groups/liu_jiangtao 化學、材料、環境、生物、能源 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生化環材、膜科學與技術、CO2分離與捕集、天然氣脫碳提質、生物沼氣純化、環境工程水處理、有機污微染物分離等 劉江濤
      jiangtaoliu@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生命科學學院 結構生物化學實驗室、中國科大-上海兆維核酸藥物研發聯合實驗室,周叢照課題組http://czlab.ustc.edu.cn 生物信息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 重點科研機構獲得博士學位三年以內 周叢照
      13965132806
      zcz@ustc.edu.cn
      5人 待招滿為止
      微生物和生物光子學實驗室,負責人:楊新星,研究方向:發展超分辨熒光成像和單分子生物物理技術,空間組學技術,細菌的生長,分裂和形態維持的分子機制。網址:http://biomed.ustc.edu.cn/2021/0829/c24993a520967/page.htm 微生物學或化學生物學或生物物理學 具有博士學位;熱愛科學事業,有高度責任心;具有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 楊新星
      xinxingyang@ustc.edu.cn
      3人 待招滿為止
      項晟祺課題組。本課題組以核磁共振,特別是固體核磁共振技術(solid state NMR)研究蛋白質聚合物和蛋白質機器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物理與核磁波譜學 熟悉蛋白質表達純化,同時具有以下至少一項經驗: 1.任何一種高分辨率的結構方法,如核磁、冷凍電鏡、晶體衍射等;2.體外/胞內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3.蛋白質或RNA的化學修飾方法;4.真核表達系統。 項晟祺
      cqxiang@ustc.edu.cn
      博士后1人,特任副研1人 待招滿為止
      神經-免疫學實驗室,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的互作,及其與攝食行為,能量代謝的關聯。負責人:占成,實驗室介紹:https://biox.ustc.edu.cn/2021/0109/c24188a523091/page.htm 有神經電生理或者免疫學專業背景 1)熟練掌握腦片電生理記錄; 或者2)有良好的免疫學研究經歷 占成
      zhancheng@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腦衰老以及腦疾病實驗室,負責人:劉強,主頁:https://biomed.ustc.edu.cn/2014/1105/c24993a544918/page.htm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 博士后崗位要求申請人獲得(3年內)或即將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近3年以第一作者發表1-2篇代表性研究論文(或即將發表)。該崗位需申請人有責任心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劉強
      0551-63601179
      liuq2012@ustc.edu.cn
      博士后2-3人 待招滿為止
      博士學位及博士后研究經歷,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過1-2篇論文。 特任副研1-2人
      劉承武課題組(植物-微生物共生課題組),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生物信息學和轉錄組學以及活體實時成像等多種技術手段,研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細胞、分子機理和進化機制。實驗室簡介請見:http://biomed.ustc.edu.cn/2020/0114/c24993a544946/page.htm 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及植物學等相關方向 熱愛科研,具有獨立研究能力,以第一作者發表過或即將發表SCI文章。 劉承武
      0551-63603105
      cwliu01@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張凱銘課題組-RNA與分子機器結構生物學實驗室 RNA生物學,結構生物學 1.具有或即將獲得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近5年內發表1篇以上SCI論文。 2.熟練掌握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實驗技術;具有蛋白、RNA表達純化經驗。 3.具有結構生物學基礎(冷凍電鏡方向優先)。 3.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4.具有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協作意識、認真負責、可長期穩定工作。 張凱銘
      kmzhang@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錢洪武實驗室。主要研究興趣:脂質代謝與物質轉運的分子機制研究。主頁:http://biomed.ustc.edu.cn/2021/0513/c24993a544924/page.htm 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具有博士學位或者兩年以上博士后經歷;近五年內需發表過2篇或以上較高水平研究論文;熱愛科學事業,有高度責任心;具有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錢洪武
      hongwuqian@ustc.edu.cn
      博士后(1-2名),特任副研究員(1名) 待招滿為止
      許超實驗室(調控真核基因轉錄及剪切的分子機制)。主要研究方向:應用X-射線晶體衍射以及多維異核核磁共振為研究手段,結合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以及化學生物學,研究真核生物尤其是人體內和重大疾病有關的生物大分子復合物。了解腫瘤或原癌基因過表達和癌癥形成的原因,以及和mRNA剪切過程和神經發育缺陷的聯系等重要機制。在了解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化學小分子篩選輔助藥物設計達到控制或者治療疾病的目的,積極推進結構生物學向疾病治療方向的轉化。 結構生物學 具有博士后經歷,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許超
      xuchaor@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鄭基深實驗室:蛋白質化學與合成生物學。 基于生物/化學/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發展蛋白質功能進化的生物/化學新技術,定向進化獲得多肽/蛋白類藥物以及工業酶,用于基礎生物學、生物醫藥和生物工程等。 化學生物學/合成生物學 特任副研究員:1、博士學位;2、博士后經歷;3、發表過第一或通訊作者高水平論文。 博士后:具有博士學位、熱愛科學、具有獨立科研能力 鄭基深
      0551-63607782
      jszheng@ustc.edu.cn
      特任副研1名, 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程臨釗課題組;研究興趣: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細胞外泌體、血液和細胞治療 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礎醫學 具有博士學位;近五年內發表過1篇或以上較高水平研究論文 程臨釗
      0551-63603287
      lzche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2名,博士后4名 待招滿為止
      宋曉元實驗室(衰老轉錄調控實驗室)進行衰老及衰老相關腦疾病的三維轉錄調控研究; http://biox.ustc.edu.cn/szdw/zzbqnqrjh/201301/t20130104_146413.html 三維基因組,lncRNA 1.具有博士學位,在分子生物學或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同行所公認的學術成果,近三年內發表過至少1篇SCI收錄的第一作者研究論文;2.有高度責任心,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有良好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3.熱愛實驗室工作,態度嚴謹,實事求是,踏實肯干。 宋曉元
      0551-63607752
      songxy5@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鄭小虎課題組:http://ioi.ustc.edu.cn/2022/0225/c20803a546754/page.htm 腫瘤免疫與免疫治療 1.受過良好的免疫學或者細胞生物學方面的科研訓練。2.在國際知名雜志上發表過第一作者論文。 鄭小虎
      13956959849
      ustczxh@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蔡剛研究組?;蚪M穩定性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其不穩定性可導致癌癥、早衰、神經和發育等重大人類疾病。專注解析ATM/ATR激酶啟動DNA損傷應答的分子機制,并將此基礎研究轉化為用于治療癌癥等疾病新藥的發現。 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熟練掌握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或細胞生物學或抗體工程等實驗技術,具有獨立工作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責任心強,認真負責。 蔡剛
      0551-63603802
      gcai@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王雪娟教授課題組,主要方向是發展和整合多種成像技術解析RNA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和DNA損傷應答監測的分子機制,為病毒的防治提供關鍵靶點。 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熟練掌握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或抗體工程等實驗技術,具有獨立工作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責任心強,認真負責。 王雪娟
      0551-63603069
      xuejuan@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劉海燕(計算生物學)課題組 (http://biocomp.ustc.edu.cn/) 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化工程、理論與計算化學 1、 有蛋白質科學或計算科學等相關學科(包括但不限于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化工程、計算化學、計算材料等)的博士學位,在本專業有優秀研究記錄; 2、 學習能力強,有計算機應用基礎(有一定編程基礎更好),對學習掌握基于AI等計算工具的生物分子預測、設計方法有強烈意愿和能力; 3、 溝通能力強,對與實驗密切合作實現重要功能蛋白、核酸設計改造有強烈興趣 應聘者先提交個人簡歷、個人陳述、1-3位推薦人信息,發送至cblab@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分子植物研究中心譚樹堂課題組 (https://faculty.ustc.edu.cn/tanshutang/zh_CN/zdylm/277311/list/index.htm) 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學、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作物學等相關領域獲得博士學位 1.近期(應屆生為佳或畢業不超過3年)在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學、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作物學等相關領域獲得博士學位,熟練掌握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或作物遺傳學等基本實驗技術。 2. 具有良好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并發表過或即將發表至少一篇第一作者相關論文。 3. 對科學探索有濃厚興趣,富有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強,有較強的獨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及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能較長期穩定工作。 4. 有生物化學或細胞生物學研究背景者優先考慮。 應聘材料:1. 個人簡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研究或工作經歷、發表文章、熟練掌握實驗技術和所獲獎勵)。2. 人個陳述。3. 1~2位推薦人的聯系方式。請應聘者將應聘材料,通過電子郵件(郵件主題請標明:姓名 應聘XX崗位)發送至聯系郵箱:sttan@ustc.edu.cn。符合要求者將盡快安排面試。課題組將對應聘材料予以嚴格保密。 1人 待招滿為止
      玉米種子生物學實驗室,網站介紹:https://biox.ustc.edu.cn/2020/0417/c24188a532368/page.htm 植物分子遺傳學 研究背景:植物分子生物學相關、有在主流學術期刊發表第一作者研究論文。 張志勇
      zhiyong2@ustc.edu.cn
      博士后1-2名 待招滿為止
      植物干細胞生物學實驗室, 植物干細胞及其分化與激素,https://biox.ustc.edu.cn/2013/0105/c24188a508671/page.htm 植物分子遺傳學 具有博士后經歷,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趙忠
      0551-63600640
      zhzhao@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植物組蛋白修飾與環境應答實驗室。負責人:丁勇。主頁:https://biox.ustc.edu.cn/2014/0925/c24188a543009/page.htm 植物表觀調控與干旱應答 有植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或脅迫研究背景,有作物背景的優先 丁勇
      0551-63601317
      dingyong@ustc.edu.cn
      1名 待招滿為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分子生物學、或細胞生物學、或生物化學、或分子免疫學、或分子病理學、以及神經生物學等 應聘條件:1.博士論文答辯通過,對神經科學、衰老生物醫學方向有濃厚興趣; 2.年齡不超過35周歲(申請企業后年齡不超過38歲)。 3.發表過較高水平的SCI學術論文; 4.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具有較強的英文寫作及口頭交流能力。崗位職責: 1. 構建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動物模型,結合臨床病理樣本,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與早期標記物發現研究; 2. 結合臨床科室,開展早期檢測標記物的生物醫學臨床轉化等相關工作; 3. 獨立承擔科研課題并開展創新性研究,協助申報各項研究基金和指導學生。 畢老師
      0551-63603091
      dbi@ustc.edu.cn
      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納米藥物與生物材料聯合實驗室主頁:nanomedicine.ustc.edu.cn;從事生物材料、納米藥物和藥劑、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動物實驗相關研究:https://biox.ustc.edu.cn/2018/1008/c692a341451/page.htm 高分子科學、細胞和分子生物學、藥學、免疫學、神經生物學 具有博士學位;熱愛科學事業,有高度責任心;具有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 王育才
      yucaiwang@ustc.edu.cn
      3名 待招滿為止
      中國科學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王劍課題組:http://biomed.ustc.edu.cn/2021/1026/c24993a529853/page.htm。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感染、腫瘤和自身免疫病等疾病中T細胞的抗原表位篩選、活化、外周維持和定向遷移。 免疫學、細胞生物學 應聘條件: 1.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免疫學、基礎醫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優先考慮具有免疫學研究基礎、分子生物學基礎扎實、或熟悉生物信息分析的應聘者。 2. 具備勇于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勤于思考,有上進心。 3. 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能力,能熟練閱讀英文文獻并撰寫科研論文。 有意者請將個人簡歷等材料(包括個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經歷、論文發表及其他成果)發送至:ustcwj@ustc.edu.cn(聯系人: 王劍),郵件標題請注明“應聘 崗位 姓名”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1-2名 待招滿為止
      微生物與慢性疾病實驗室,開展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及疾病相關研究,具體包括:1. 腸道微生物促進代謝性及免疫性肝病的分子致病機理 2. 腸道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相互作用及其對人體健康及疾病的影響 3. 噬菌體療法等相關微生物療法 4. 根據應聘者的個人經歷及興趣拓展新的研究內容和方向 生物學及醫學相關專業,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 1.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生物學、醫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 責任心強,勤奮踏實,有良好的獨立工作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 3. 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熟練閱讀英文文獻及撰寫科研論文 4. 具有生物信息學或統計學基礎、組學數據分析經驗者優先考慮 段屹
      19556505682
      yduan@ustc.edu.cn
      博士后1-2名,特任副研究員1名 待招滿為止
      李豐銀課題組:http://jcyx.ustc.edu.cn/2020/0416/c24419a520877/page.htm 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近3年內取得博士學位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發表過較高水平研究性學術論文(與免疫學相關) 李豐銀
      0551-63600939
      fyli88@ustc.edu.cn
      2名 待招滿為止
      曾筑天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zengzt/ 免疫學,細胞生物學,腫瘤學,生物信息學 特任副研究員:2年以上博士后經歷,有高水平學術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經歷,具有免疫學研究背景者優先;博士后:具有博士學位,發表過至少一篇較高水平SCI一作論文,熱愛科研事業,具有高度責任心。 曾筑天
      zengzt@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人,博士后2-3人 待招滿為止
      孫成課題組: http://sun.ustc.edu.cn 獲得(或即將獲得)免疫學、藥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或醫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1.端正的學術作風,性格積極,認真負責,善于團隊合作 2.獲得(或即將獲得)免疫學、藥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或醫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熟悉并掌握免疫學研究的基本技術并具有動物模型經驗者優先 3.在國際水平的免疫學、藥物學,分子生物學、醫學及相關雜志發表過第一作者科研論文(IF>5) 孫成
      0551-63601632
      charless@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待招滿為止
      生物信息學、生物技術(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1.有單細胞分析技術研究經歷者優先:包括有組學數據分析經驗,對于單細胞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對ChIP-seq,RNA-seq,Hi-C、ATAC-seq等有分析經驗者優先考慮;2.有單細胞多組學數據的挖掘經歷者優先:包括對實驗室產生的數據和公共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或者開發相關算法和軟件經驗者優先考慮。 博士后崗位需招聘1-2人
      獲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細胞生物學等生物學相關專業背景 1.具有國內外一流研究機構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經驗,優先考慮在腫瘤免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及基因組學具有豐富研究經歷者;2.有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有上進心和進取精神,能適應多課題、快節奏的工作環境;3.協助實驗室PI指導實驗室相關人員開展腫瘤免疫學相關課題,指導實驗室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動物操作技術等相關工作。協助實驗室負責人從事實驗室的各類管理工作 特任副研1-2人
      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或化學、藥物化學等相關專業背景,本科及以上學歷 1.具有一定數據處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優秀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2.負責分子生物學相關實驗的實施3.負責實驗室的常規技術工作 實驗技術員崗位招聘1人
      公共衛生研究院 中國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包巍和劉步云課題組主要從事慢性病生命歷程流行病學研究,致力于探究慢性病的病因、危險因素和人群干預措施。 公共衛生 ((1)具有公共衛生、醫學或生物學領域的博士學位,尤其是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等專業的博士學位或相關工作經歷者。具有大型人群隊列或隨機對照干預試驗研究經驗、或者擅長生物標志物檢測方法者優先。(2)遵紀守法、有嚴謹的科研精神、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具有較強的英文文獻閱讀和寫作能力。(4)熱愛科研工作,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項目執行力。(5)副研究員申請者需具有博士后經歷 ≥ 2年,有良好的論文發表經歷。 劉步云
      buyunli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基礎醫學院 結構免疫學實驗室 感染免疫、細胞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 發表高水平論文一篇以上 金騰川
      0551-63600720
      jint@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3名 待招滿為止
      瞿昆教授課題組 qulab.ustc.edu.cn 生物信息、單細胞基因組學、交叉學科 1、特任副研究員要求有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經歷;博士后要求獲得(3年內)或即將獲得生物學或醫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具有專業文獻閱讀和理解能力,能夠獨立申請科研經費和撰寫英文SCI期刊科研論文。 3、有責任心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具有以下一項或幾項經驗者優先錄用: 1、具有生信分析算法開發、單細胞測序分析等大數據分析經驗者; 2、具有單細胞文庫構建、空間轉錄組技術等實驗經驗者。 3、具有良好的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能,動物模型構建等經驗者。 瞿昆
      qukun@ustc.edu.cn
      3人 待招滿為止
      血液免疫學實驗室,主要圍繞生物力學、血液免疫代謝等前沿方向,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揭示造血/免疫穩態及其失衡的調控機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造血調控及白血病發生機理; 2. 衰老/應激/白血病NK細胞,課題組簡介 http://jcyx.ustc.edu.cn/2021/0826/c24419a520720/page.htm 血液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 1. 博士后應聘者應在國內外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生命科學領域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博士期間受過良好的科研訓練,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領域內有影響力的論文; 2. 特任副研究員應聘者應在血液學、免疫學等相關領域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應方向的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領域內有影響力的論文; 3. 熱愛科學研究,工作嚴謹,具有獨立開展科研的能力,具有較好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具備勇于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善于交流和溝通,富有團隊合作精神,勤于思考,有上進心。 倪芳
      0551-63606329
      fangni@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方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附屬第一醫院雙聘教授。研究組致力于用最先進的干細胞技術研究人類發育和疾病發生,為再生醫學提供新的治療思路和工具。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1. 轉錄調控與細胞命運決定;2. 人類生殖細胞的發育及體外發生;3.人類神經細胞的體外發生;4.干細胞疾病模型的建立。實驗室主頁:http://fanglab.ustc.edu.cn/ 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 (一)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工作勤奮、有責任心,團隊合作意識強,有較強的的溝通能力; (二)身體健康,具備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三)學歷要求:已取得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或醫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特任副研究員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中科院一區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博士后在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至少1篇論文 (四)英語達到國家六級標準,且能熟練地進行英語文獻閱讀和文章的撰寫; (五)年齡要求:原則上希望特任副研究員40周歲以下;博士后35 周歲及以下; (六)專業要求: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或相關專業;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能力,工作積極主動,有責任心,具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及較強的中英文交流寫作能力。 ffang24@ustc.edu.cn,電子郵件標題注明:應聘職位 本人姓名(我們為應聘材料保密,如不錄用,會立即刪除)。對于符合要求并通過初審者,將會通知安排面試。 1. 個人陳述:可包括個人特長和興趣愛好,職業/學業規劃等; 2. 個人簡歷,包括教育、科研工作經歷及論文、專利情況; 3. 最高學歷與學位證書(如尚未畢業提供就業推薦表); 4. 其他申請人認為必要的材料。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鮑堅強課題組:http://biomed.ustc.edu.cn/2019/0225/c24993a470936/page.htm 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細胞生物學,生殖生物學 在主流 SCI 期刊發表一作研究論文一篇及以上 鮑堅強
      0551-63606389
      jqbao@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附屬第一醫院 智慧病理學研究所 腫瘤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博士畢業3年內,有較獨立的科研能力,善于交流,樂于專研 周文超
      wzaz@ustc.edu.cn
      2-3人 待招滿為止
      施炯課題組:主要從事腦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神經生物學機制的研究,從基因、蛋白質、細胞、動物以及臨床層面進行臨床前與早期干預跨學科的重大項目組織和研究,在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記物和治療方面研究獲得專利。 生命醫學 相關專業優秀博士 聶紀婷
      jitina@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代謝與心血管病實驗室(Laboratory of Metabolic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翁建平課題組)整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以及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的優勢資源,基于代謝與心血管疾病基礎研究平臺,以代謝和心血管等重大慢性疾病的預防和干預為重點,開展基礎研究、轉化研究和創新藥物發現。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是:以代謝性疾病動物模型和病人樣本為研究平臺,利用高通量篩選,多組學分析以及納米技術等先進研究手段,更好地理解、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相關的代謝性疾病。詳情請見-http://ioemd.ustc.edu.cn 代謝和心血管疾病 1、取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2、要求不少于兩年的海外博士后工作經歷,以第一作者發表SCI研究論文2篇及以上,至少一篇影響因子>10。 3、基礎型特任(副)研究員要求具有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技術背景; 翁建平
      13903000303
      wengjp@ustc.edu.cn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生命科學學院/集成影像中心 神經光子學平臺,重點發展與應用前沿光學成像等交叉學科技術解析腦神經環路與突觸聯結結構,依托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畢國強。主頁:http://bfd.ustc.edu.cn/
      http://neurophysics.ustc.edu.cn/
      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數據分析 對神經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應用數學、物理、或信息科學技術背景,有圖像處理及可視化工作經驗者優先 畢國強
      0551-63602466
      gqbi@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光學或生物物理學 對神經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超分辨光學研究經驗者優先
      電子顯微平臺,重點發展與應用光電關聯顯微技術解析神經突觸超微結構,依托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畢國強。主頁:http://bfd.ustc.edu.cn/
      http://neurophysics.ustc.edu.cn/
      生物物理學或結構生物學 對神經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電子顯微或結構生物學研究經驗者優先
      中國科學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薛天-光與生命實驗室,致力于視覺神經和眼科領域的基礎與轉化研究,圍繞視網膜和感光細胞的功能與疾病、光感受腦神經環路、視覺再生修復等方面。實驗室近兩年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Adavances等期刊發表多篇文章。依托中科院先導專項、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杰出青年基金等。實驗室主頁,http://www.xuelab.ustc.edu.cn 神經生物學,眼科學 特任副研:a)申請者應有博士學位和學歷,博士畢業后有2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經歷; b)既往研究背景不限,具備分子細胞、遺傳、神經、電生理、發育、干細胞、基因編輯、生物信息或臨床眼科等方面的科研背景者優先; c)發表過較高水平的SCI學術論文; d)申請者應具備強的獨立科研能力、進取心、團隊精神;可以帶領小規模團隊展開科研攻關。 馬玉乾
      18355128691
      mayuqian@ustc.edu.cn
      薛天
      xuetia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2-3名 待招滿為止
      博士后: a)申請者應有(或即將有)博士學位和學歷,既往研究背景不限,具備分子細胞、遺傳、神經、電生理、發育、干細胞、基因編輯、生物信息或臨床眼科等方面的科研背景者優先; b)發表過較高水平的SCI學術論文; c)申請者應具備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進取心、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d)申請者應具備較好的科技英語寫作和表達能力。 特任副研究員2-3名 招聘要求: a)申請者應有博士學位和學歷,博士畢業后有2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經歷; b) 既往研究背景不限,具備分子細胞、遺傳、神經、電生理、發育、干細胞、基因編輯、生物信息或臨床眼科等方面的科研背景者優先; c)發表過較高水平的SCI學術論文; d)申請者應具備強的獨立科研能力、進取心、團隊精神;可以帶領小規模團隊展開科研攻關。 博士后3-4名 待招滿為止
      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 劉行課題組主要從事細胞有絲分裂的化學生物學研究。采用化學生物學和超分辨顯微成像相結合的方法來探索細胞有絲分裂關鍵調控蛋白的功能,從而揭示細胞有絲分裂這一復雜生命活動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 化學生物學 1)對生物學具有濃厚的興趣,已經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2)具有細胞生物學或化學生物學相關方向的研究背景,熟練掌握細胞生物學或化學生物學相關知識及實驗技能;3)有較為豐富的科研經驗,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過相關研究論文,有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4)遵守職業道德,身體健康;聘用期間全職工作,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紀律觀念。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劉行
      xing1017@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2-3名 待招滿為止
      神經環路與腦認知研究部 類腦計算和光學平臺、小動物系統和計算神經科學平臺, www.wenlab.org 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 具有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特別是模式動物如秀麗線蟲或斑馬魚研究背景者優先。對神經科學和神經計算有濃厚興趣,有一定的數理基礎,喜歡在交叉領域研究,并有愿望和做理論的研究者合作。預期工作將結合實驗和理論,是激動人心的交叉研究領域。 溫泉
      0551-63607478
      qwen@ustc.edu.cn
      2-3人 待招滿為止
      基礎醫學院、中科大附一院生殖與遺傳分院 史慶華研究組綜合利用多種先進技術和方法,從事人類不孕不育的發病原因和機制、減數分裂分子調控、生殖干細胞等相關研究,研究組擁有世界最大的人類男性生殖疾病資源庫(收集患者睪丸組織和不育家系世界最多,http://mcg.ustc.edu.cn/bsc/newcase)、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平臺、基因修飾小鼠制備平臺等。詳細信息請見http://mcg.ustc.edu.cn/ 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生殖發育生物學等 1、特任副研究員要求有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經歷;博士后要求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生物學或醫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有責任心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3、曾以第一作者、在相關領域的重要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一篇或以上。具有以下一項或幾項經驗者優先錄用: 1、具有生信分析算法開發、基因測序分析等分析經驗者; 2、具有生殖、發育、遺傳、細胞等研究經驗者。 3、具有良好的細胞或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能。 史慶華
      0551-63600344
      qshi@ustc.edu.cn
      4-5人 待招滿為止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蘇州高等研究院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學影像智能與機器人研究中心 量子生物醫學技術前沿實驗室 電子、信息、計算、自動控制、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專業 1、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歲; 2、電子、信息、計算、自動控制、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領域;具有信號處理、人工智能計算、電子電路設計、嵌入式系統開發或者自動控制相關研究經驗; 3、有電子系統設計、微弱信號測量或電磁成像系統研制經驗者優先考慮。 劉老師
      dong2016@ustc.edu.cn
      4-5人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工程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工程科學學院 近代力學系 李二強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實驗流體力學、界面的精準測量方法、多相界面演化的動態特性等研究,具體方向包括液滴/氣泡動力學、流動減阻、實驗測量技術、相變、微流體等。主頁:https://mech.ustc.edu.cn/2019/1024/c4590a402991/page.htm 液滴/氣泡動力學(液滴生成、合并、撞擊等);復雜多相界面流動(多介質、大溫度范圍、粘彈性、相變、多場耦合等);實驗測量技術(超高速攝像、干涉法、紋影法等);流動減阻(寬雷諾數范圍)。 1. 品學兼優,熱愛教育科研事業,年齡不超過33周歲;
      2. 具有力學、物理、機械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受過良好的實驗技能訓練,已發表過相關領域期刊論文;
      3. 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發展潛力,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勤奮踏實。
      李二強
      eqli@ustc.edu.cn
      博士后2-3名;特任副研究員1名 2023年4月
      梁海弋研究組。研究方向:折紙力學,水凝膠和仿生材料的多尺度強韌化力學機理,增材制造的流固多物理場建模和關鍵技術。主頁:http://staff.ustc.edu.cn/~hyliang/ 力學,數學,物理,高分子化學 在相關領域的國際一流雜志上發表過文章。 梁海弋
      hyliang@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倪勇課題組主要發展多尺度力學分析模擬手段結合實驗驗證研究材料中的各種應力驅動不穩定性、復雜失效機制等非線性、非平衡力學現象,揭示材料構效關系,發展3D打印剪裁細觀結構,設計高性能材料結構。負責人:倪勇教授,主頁:http://staff.ustc.edu.cn/~yni 多尺度力學、相場模擬、表界面力學、3D打印智能結構設計 有力學相關的博士學位,有較好的高水平論文發表經歷 倪勇
      0551-63603172
      yni@ustc.edu.cn
      博士后1-2人,特任副研1人 待招滿為止
      智能材料和振動控制平臺,從事磁流變材料、剪切增稠材料的研究,負責人龔興龍教授,主頁:gong.ustc.edu.cn 固體力學 具有海外博士后經歷;能從事固體力學方面的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 龔興龍
      gongxl@ustc.edu.cn
      1名 待招滿為止
      空天飛行高溫氣動實驗室,負責人羅喜勝教授 崗位1:高溫非平衡與高速飛行;崗位2:湍流混合與湍流燃燒 崗位1:熟悉高溫非平衡理論或計算或測量技術;熟悉計算量子化學,對化學反應動力學比較了解。崗位2:熟悉湍流模型或大渦模擬 程萬
      wancheng@ustc.edu.cn
      每方向1名 待招滿為止
      丁航多相界面流動課題組 計算流體力學;界面流體力學;實驗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博士,具有計算流體力學或界面流動方面的專業知識 張春雨
      0551-63601837
      cyzhangcfd@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表界面流體物理實驗室,主要圍繞自然界和工程實際中廣泛存在的復雜界面流動開展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工作,旨在提出新方法、發現新現象、探索新規律、揭示新機理,力爭在流體力學及其交叉學科領域取得原創性成果,提升面向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從事創新性研究的能力,培養優秀的基礎科學研究人才。 實驗室PI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tsi/ 流體力學,包括微納尺度流動、界面流動、激波及高速空氣動力學等 具有博士學位,具有一定的流體力學相關專業知識積累,已發表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論文,對微納尺度流動、界面流動或高速流動及其應用等有濃厚興趣者優先。 司廷
      0551-63606316
      tsi@ustc.edu.cn
      博士后1-2人,特任副研1人 待招滿為止
      風能流體力學團隊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多尺度復雜流動實驗室,面向國家“雙碳”戰略重大科技需求,聚焦風電場流動的理論與數值基礎研究,致力實現風資源的準確預測和風電場的優化控制。實驗室負責人:陸夕云院士。團隊負責人:劉羅勤特任研究員,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luoqinliu 大氣邊界層、空氣動力學、風機和風電場流動 1.具有力學、大氣等學科博士學位,發表過期刊論文; 2.熱愛科研,具有自我推動力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3.年齡不超過35周歲。 劉羅勤
      luoqinliu@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待招滿為止
      軟體機器與柔性結構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是面向醫療健康的軟體機器與柔性結構,包括軟材料力學,柔性器件力學與設計,軟體機器人,吸附力學,3D打印等。 個人網站 https://faculty.ustc.edu.cn/liuwang/ 軟材料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3D打印 具有力學、機械、材料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受過良好的實驗技能訓練,已發表過相關領域期刊論文 王柳
      wangliu05@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駱天治課題組:生物工程與智能材料 力學,材料科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等 博士學位 駱天治
      15715697591
      tzluo@ustc.edu.cn
      1人 2022年12月31日
      光力學實驗室:photomech.ustc.edu.cn 光測量力學實驗 博士學位 張青川
      zhangqc@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近代力學系、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與設計重點實驗室 張忠教授課題組:主要開展微納材料界面實驗力學基礎研究和結構功能一體化納米復合材料應用研究,充分發揮材料力學設計的優勢。面向航空航天、深空探測等重大需求和應用目標,發展界面力學性質的定量化表征方法、構筑多級次結構、實現結構功能一體化設計,進而推動高性能納米復合材料的發展和應用。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htm 力學、材料科學(復合材料)、工程科學、機械、物理 招聘研究方向: 1、微納材料界面實驗力學; 2、結構功能一體化納米復合材料應用。具體要求: 1、品學兼優,熱愛教育科研事業,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具有力學、材料(復合材料)、機械、物理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受過良好的實驗技能訓練,動手能力強,已發表過相關領域期刊學術論文; 3、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發展潛力,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勤奮踏實。 汪國睿
      wgrui@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3-4人/博士后3-4人 待招滿為止
      張忠教授課題組旨在發展微納尺度實驗力學測試表征新方法,揭示跨尺度力學傳遞規律,提出納米復合材料構筑新思想,創制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體系,實現大規模工程化應用。負責人張忠教授,主頁: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m.htm 固體力學、微納米力學、實驗力學、材料科學、高分子物理及相關學科背景 (1)固體力學相關專業,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實驗固體力學、實驗物理(拉曼光譜學)等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優先考慮在微納米實驗力學、二維材料制備及表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科研經驗的博士畢業生; (2)材料科學或高分子相關專業,包括但不限于具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材料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優先考慮在納米復合材料和納米結構表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經驗的博士畢業生; (3)機械工程相關專業,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增材制造等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優先考慮在3D打印納米復合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博士畢業生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2-3人 待招滿為止
      內部力學行為原位表征團隊。研究方向:圍繞同步輻射、中子等大科學裝置的內部力學行為原位測量理論、表征技術和科學儀器,以及基于相關原位力學實驗的材料制備和使役過程微觀力學機理研究。 光測力學、材料科學、計算力學 1、 具有信息光學或實驗力學研究背景,有同步輻射等研究經驗者優先。 2、 具有多物理場或相場模擬研究背景,有3D打印等模擬經驗者優先。 3、 具有斷裂力學和有限元背景,有復合材料失效破壞與優化設計經驗者優先。 許峰
      xufeng3@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1-3人 待招滿為止
      陳海波項目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hbchen/index.htm 特任副研究員:寬頻聲振耦合分析與結構優化
      博士后:隨機激勵下的結構疲勞分析
      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并在相關領域國際雜志上發表過研究成果。 陳海波
      0551-63600345
      hbche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名 待招滿為止
      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 精密傳感與致動試驗室;http://lasm.ustc.edu.cn/ 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 相關專業博士畢業,對模擬電路、微處理器電路有較好的工作經驗,能熟練進行精密機械結構設計 馮志華
      fff@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微納米復合材料實驗室 http://www.mints.ustc.edu.cn/main.htm 微納米材料,固體力學,傳熱傳質,微納米加工 機械工程或材料工程背景博士學位,具有微納米技術方面科研經驗,英文寫作水平良好,具有團隊協作和領導能力 趙旸
      63601243
      yangz1@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孫帥帥課題組。本課題組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以研發新型智能機電系統為手段,以解決重大實際工程問題為目標,一直致力于智能材料與結構、磁流變技術、振動控制和智能自適應機器人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涵蓋汽車動力學、高速列車振動與穩定性控制,高效行走機器人,爬壁機器人,人工肌肉和人體功能增強等。 機電、控制、力學 歡迎對科研有濃厚興趣和崇高追求的博士加入課題組 孫帥帥
      sssu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研究所仿生機器人實驗室;http://staff.ustc.edu.cn/~swzhang/ 機械、儀器、自動化、電子 相關專業博士畢業,對仿生機器人研究具有濃厚興趣 張世武
      swzhang@ustc.edu.cn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究員2人 待招滿為止
      超光譜遙感實驗室:https://pmpi.ustc.edu.cn/2020/0304/c19780a414015/page.htm 1. 光學遙感算法原理 2. 光學遙感儀器光機電設計 3. 光學立體遙感大數據在我國大氣環境中的應用 應獲得光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大氣科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應至少具備如下專業能力之一:光學遙感儀器光機電設計、計算機及大數據處理、光學遙感算法、環境數據分析等。 劉誠
      0551-63600892
      chliu81@ustc.edu.cn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究員2人 待招滿為止
      先進感知、數據融合及智能運維課題組, 網站:http://mcip.ustc.edu.cn/ 機械工程、儀器科學、力學、材料、電化學等相關學科 1.年齡不超過35歲; 2.專業包括但不限于機械工程、儀器科學、力學、材料、物理、化學相關學科,歡迎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優秀博士申請; 3.在相關領域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者優先; 毛磊
      0551-63607985
      leimao82@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微納米工程實驗室,http://mane.ustc.edu.cn/ 納米光子學,拓撲光子學,二維材料 近兩年拿到博士學位,發表兩篇以上一二區論文,有科研熱情 陳楊
      cyang_phys@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吳東教授課題組 微納器件及集成、微加工技術、水凝膠、生物工程、石墨烯 有微納加工、微光學、微機械、微流體功能器件以及新材料、生物、物理、光電、化學等其他背景均可。 吳東
      0551-63601478
      dongwu@ustc.edu.cn
      4人 待招滿為止
      田超教授課題組,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ctian/ 光學成像、光聲成像、超聲成像、圖像處理 相關專業博士學歷,英語好,科研能力強,有團隊精神。 田超
      0551-63600639
      ctia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2人/博士后3人 待招滿為止
      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 程文龍課題組:http://teht.ustc.edu.cn 工程熱物理 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程文龍
      wlcheng@ustc.edu.cn
      1名 待招滿為止
      新能源轉化利用實驗室 小分子碳氫分子(甲烷、丙烷等)的部分催化氧化 從事非均相催化劑研究的相關工作,具有相關研究背景及成果的申請人可優先考慮 李文志
      0551-63600786
      liwenzhi@ustc.edu.cn
      1-2名 待招滿為止
      先進電源研究組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新型電池系統研發,包括金屬空氣電池、鋅基電池、液流電池等。課題組主頁如下:http://institution.ustc.edu.cn/AdvancedBatteryGroup/en/index.htm 電池跨尺度多場耦合模擬 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和電化學背景,熟悉LBM、有限元等方法,有電池體系多場耦合跨尺度建模和數值計算經驗,發表高水平SCI論文3篇以上。 談鵬
      0551-63601102
      pengta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 待招滿為止
      葉宏課題組:https://tsee.ustc.edu.cn/2017/0309/c3267a171723/page.htm 工程熱物理 985博士學位 葉宏
      15656581716
      hye@ustc.edu.cn
      2名 待招滿為止
      陳立鋒課題組:https://tsee.ustc.edu.cn/2020/0109/c3267a411478/page.htm 碳/生物質基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能量存儲與轉換、光催化、傳感與檢測、柔性電子器件中應用研究 (1)已獲或即將獲得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電化學、高分子化學)、材料(碳材料、生物質材料、材料化學與物理、能源材料)、物理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在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換、柔性電子器件、傳感與檢測、光催化等相關領域發表SCI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2)年齡要求:年齡不超過35周歲,博士畢業不超過5年。 郵箱:chenlf@ustc.edu.cn,標題注明:應聘職位-研究方向-本人姓名 博士后或者特任副研究員2-3人 待招滿為止
      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瞄準太陽能光熱利用前沿領域,在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方面形成完整的科研體系,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和應用性的創新成果, 為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在我省、我國的應用推廣提供強有力的科技與人才支撐。研究方向 方向一:太陽能光伏/光熱(PV/T)綜合利用 方向二: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 方向三:太陽能中低溫熱發電 方向四:太陽能熱泵與制冷 方向五:太陽能功能材料 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及其建筑應用 具有較強的學術研究、項目申請和組織能力 季杰
      0551-63607346
      jijie@ustc.edu.cn
      博士后2名 2022年底
      中科院太陽能光熱中心,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李桂強教授課題組https://tsee.ustc.edu.cn/2021/0706/c3267a516204/page.htm,https://sds.ustc.edu.cn/2021/0708/c21640a516664/page.htm 電化學、材料化學、工程熱物理等 從事電化學儲能、制氫、光伏電池相關的材料科學研究;從事與太陽能相關的熱力學、傳熱、流體的研究;能源大數據研究 李桂強
      0551-63603512
      ligq@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3-4名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太陽能光熱中心裴剛課題組,http://home.ustc.edu.cn/~lilanxin/index.html,https://tsee.ustc.edu.cn/2013/0904/c3267a27742/page.htm 能源材料 從事與新能源相關的材料科學研究。 裴剛
      0551-63607367
      peigang@ustc.edu.cn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待招滿為止
      熱能工程 從事與新能源相關的熱力學、傳熱、流體的研究。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中心/醫學影像中心,邱本勝課題組從事生物醫療儀器、生物醫學影像設備、人工智能、神經科學、以及分子醫學方面的研究。網址:bmec.ustc.edu.cn 計算機圖像處理、人工智能、神經影像、分子影像 信息處理、計算機、自動化、機械電子、生物醫學等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畢業或者有博士后工作經歷 楊老師
      0551-63600583
      jinying@ustc.edu.cn
      6人 待招滿為止
      陳志波教授課題組(智能多媒體計算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多媒體的智能處理與編碼,以及人工智能在一些交叉領域的研究。http://staff.ustc.edu.cn/~chenzhibo/ 多媒體編碼與處理,數字媒體內容生成,計算機視覺,AI for Science 1) 取得信息技術領域博士學位; 2) 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在相關領域有突出研究成果者優先; 3) 有機器學習,圖像處理,三維重建,多媒體編碼等方面的研究經歷優先。 劉森
      18920481309
      elsen@ustc.edu.cn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3名 待招滿為止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陳勛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xunchen/ 腦機接口、圖像分析、機器學習與信號處理 在領域內發表過多篇高水平論文,有工程經驗優先 陳勛
      xunchen@ustc.edu.cn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3名 待招滿為止
      知識計算實驗室 https://eeis.ustc.edu.cn/2022/0607/c2648a557568/page.htm 知識計算、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庫、機器學習、類腦智能及相關方向 特任副研:一般要求具有相關領域博士后經歷,特別優秀博士的畢業生例外;具有獨立開展相關方向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取得國內外同行認可的學術成果;在以上相關領域國際頂尖學術期刊或會議上以主要作者身份發表論文不少于5篇;具有指導碩士生的經驗與能力。
      博士后:獲得相關領域博士學位,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取得國內外同行認可的學術成果;在以上相關領域國際頂尖學術期刊或會議上以主要作者身份發表論文不少于2篇。
      周熠
      yi_zhou@ustc.edu.cn
      特任副研3名,博士后5名 待招滿為止
      光波實驗室 光波導/光傳感技術/光通信 相近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 朱冰
      zbing@ustc.edu.cn
      特任副研3名,博士后5名 待招滿為止
      張文逸教授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wenyizha/ 無線通信理論、認知無線電的理論和實現、信息論、和統計信號處理 相關專業優秀博士 張文逸
      wenyizha@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智能探測與成像實驗室由謝慶國教授領銜,由包括國家杰青、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青年計劃入選者等的近十位國際化科學家團隊組成。團隊專注于數字PET智能成像方法研究與儀器研制,已形成從稀土閃爍晶體材料、光電器件/芯片貫通到PET系統、醫學應用的創新研究平臺,可為青年研究人員提供“獨創獨有的數字PET尖端儀器”和“從脈沖信號到診療信息的多維數據”。主持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數字診療專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等項目,承擔高端生物醫學成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核物理、醫學物理、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控制、電子、信通、儀器、等相關專業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 (2)在PET/CT/MRI等醫學影像系統和成像算法相關領域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有高質量文章發表者優先。 (3)具有創新思維和獨立的科研能力,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4)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溝通學習能力。 (5)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和交流水平。 劉老師
      055162391966
      yuqli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無機材料、化學、光學工程等相關專業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 (2)在閃爍晶體材料相關領域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有高質量文章發表者優先。 (3)具有創新思維和獨立的科研能力,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 (4)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溝通學習能力。 (5)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和交流水平。
      集成電路、電子、信通、光學等相關專業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 (2)在光電器件數字器件IC設計相關領域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有實際流片經歷者優先,有高質量文章發表者優先。 (3)具有創新思維和獨立的科研能力,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 (4)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溝通學習能力。 (5)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和交流水平。
      物理、電子、信通、材料、核物理、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專業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 (2)在核物理、高能粒子探測器等相關領域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有高質量文章發表或實際系統開發經驗者優先。 (3)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和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 (4)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 (5)具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
      基礎醫學、生物學、藥學、臨床醫學、放射學、核醫學、放射化學等相關專業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 (2)在腦科學、腫瘤、心血管等基礎醫學或臨床醫學,PET探針、放射化學等相關領域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有高質量文章發表者優先。 (3)具有創新思維和獨立的科研能力,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 (4)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溝通學習能力。 (5)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和交流水平。
      自動化系 知識表達與智能信息技術實驗室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綠色能源技術 博士畢業或者有博士后工作經歷 陳宗海
      chenzh@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趙云波課題組,https://www.niclab.ac.cn 自動化、人工智能 有人機混合智能或智能制造相關領域研究經驗者優先 趙云波
      ybzhao@ustc.edu.cn
      博士后及特任副研各1-2名 待招滿為止
      李智軍教授可穿戴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實驗室。以穿戴機器人與生機電系統、自主無人系統研究方向作為兩翼,以系列化機器人硬件平臺作為支撐,整合自動化、機械電子、人工智能、材料、醫工等交叉學科相關研究力量,搭建學科平臺,建設有科大特色的一流機器人團隊,攻堅可穿戴機器人與自主系統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瓶頸。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可穿戴機器人與生機電系統、人體運動和感覺功能重建、仿生移動操作機器人、柔性電子傳感器等。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10余項。實驗室具體情況:http://wearablerobotics.ustc.edu.cn/ 穿戴機器人、生機電系統、智能機器人、柔性電子材料等 (1)特任副研究員應聘人員應具有2年以上博士后或工作經歷,年齡38歲以下,博士后應聘人員近2年取得博士學位,年齡35歲以下;(2)專業:自動化、機械電子、計算機、生物醫學工程、柔性電子材料等相關專業;(3)動手能力強,具有良好的英語讀寫能力;(4)熱愛科研,積極樂觀,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在在相關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6)具有可穿戴機器人、生機電系統、智能機器人、柔性電子材料等研究背景的申請者優先考慮。 李智軍
      18701926512
      zjli@ieee.org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2人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 無線光通信與網絡研究中心,負責人:徐正元,同時也是中科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主頁:http://owc.ustc.edu.cn/?,F有固定研究人員和博士后9名,擁有實驗室面積1300平米,完備的通信與光電測試設備。依托國家973項目、地方政府和知名企業資助,研究光的無線傳輸理論與技術,移動光網絡及應用,光電器件等。 無線光通信與網絡,光電器件與信號處理,定位導航,無線通信 相關領域博士學位和科研經歷 張小詩
      0551-63603995
      zxs125@mail.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衛國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通信理論方法、無線通信與網絡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設計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擔了各種國家科研項目,并與華為、中興等企業開展合作研究。實驗室現有固定高級研究人員5名,博士后研究人員2名,擁有完善的軟硬件研發環境和辦公條件。 通信與信息系統 博士學位;能獨立開展科研活動;具有良好的學術訓練和研究背景,并有通信信息系統工程實踐經驗。 王衛東
      0551-63600573
      wdwang@ustc.edu.cn
      2名 待招滿為止
      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語音信息處理研究室,主要開展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增強、說話人識別、語種識別、手寫識別與光學字符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具體介紹見http://nelslip.ustc.edu.cn/yjfx/63 語音信號處理(語音增強、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話者識別等)、自然語言處理、圖文識別、多模態信息處理、語言學、語音學、認知計算 相關領域博士學位,能獨立開展科研活動,在相關領域有高水平論文發表者優先 凌震華
      0551-63603140
      zhling@ustc.edu.cn
      2名 待招滿為止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據空間研究中心是中國工程院吳曼青院士在中國科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布局建設的創新型科研平臺。中心由吳曼青院士領銜,以優秀青年教師為骨干,聚焦網絡空間安全、智能感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與前沿科學問題,開展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探索?,F面向計算機網絡、網絡安全、大數據、信號處理、無線通信、多模態感知、人工智能、電磁場與微波等領域國內外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優秀博士畢業生,誠聘特任副研究員與博士后。 智能感知、信號處理、無線通信、人工智能 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陳彥
      0551-63606693
      eecya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和博士后各5人 待招滿為止
      信息網絡實驗室/陸軍院士工作室 網絡安全 1. 獲得網絡安全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具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者優先。 2. 具有網絡安全相關領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在應用密碼學、網絡安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相關領域有豐富的研究經驗與一定的研究成果。 3. 在相關領域頂會頂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2-3篇。 薛開平
      13855195420
      kpxue@ustc.edu.cn
      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員,2-3人 待招滿為止
      網絡信息中心。
      網址:http://ustcnet.ustc.edu.cn/
      信息化 1.獲得計算機相關專業博士學位3年以上,任信息技術領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任中級專業技術職務2年以上;或者獲得計算機相關專業碩士學位6年以上,任信息技術領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任中級專業技術職務4年以上。
      2.對國內高??傮w情況和相關業務有較深入了解,熟悉學校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在信息系統總體布局、數據資源管理等領域有豐富經驗,能夠帶領團隊整體布局,分步推進,做好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數據管理工作。
      3.豐富的信息化項目管理經驗,在高校、政府或大型企事業單位信息化部門擔任過應用系統建設的業務主管或以上的管理崗位,主持過大型信息化建設項目。
      4.豐富的數據運行管理經驗,有高校、政府或大型企事業單位數據中臺建設經驗,并承擔重要管理崗位。
      5.有深厚的信息化技術功底,精通軟件開發技術架構,精通前端設計和研發,以技術骨干身份開發過大型軟件。精通至少一種數據庫產品和SQL語言。精通軟件開發安全。
      6.熱愛信息化工作,有良好的政治素養、職業道德、大局觀念、工作作風、敬業精神和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組織紀律性和責任心。
      封老師
      0551-63601488
      fenglei@ustc.edu.cn
      特任高級工程師1人 待招滿為止
      網絡和安全 1.有良好的政治素養、職業道德、大局觀念、工作作風、組織能力、團隊意識、敬業精神和學習能力,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經驗,熱愛學校信息化工作。
      2.對學??傮w情況和相關業務有較深入了解,熟悉學校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在校園網絡、數據中心、網絡信息安全等至少一個領域有豐富經驗、深入研究和突出成果。
      3.精通TCP/IP和各種路由協議,熟練掌握路由、交換、安全等相關知識;熟悉當前主流網絡架構技術;具備獨立搭建園區網絡、數據中心機房、骨干網等項目的實施能力;擁有CCIE/H3CSE/HCIE等證書者優先考慮。
      4.以下3個條件需至少滿足一項:
      (a)取得信息技術類學科博士學位且有2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或取得信息技術類學科碩士學位且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
      (b)取得信息技術領域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取得信息技術領域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
      (c)取得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高級資格證書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
      特任高級工程師1人 待招滿為止
      數據中心和云 1.有良好的政治素養、職業道德、大局觀念、工作作風、組織能力、團隊意識、敬業精神和學習能力,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經驗,熱愛學校信息化工作。
      2.精通Linux等操作系統管理及數據備份等相關知識;
      3.掌握虛擬化平臺和云平臺技術架構和常見的虛擬化-存儲組網架構;
      4.有大型ICT環境下的運維工作者優先考慮。
      5.以下3個條件需至少滿足一項:
      (a)取得信息技術類學科博士學位且有2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或取得信息技術類學科碩士學位且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
      (b)取得信息技術領域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取得信息技術領域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
      (c)取得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高級資格證書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經歷。
      特任高級工程師1人 待招滿為止
      微電子學院 / 孫海定課題組。個人主頁https://sme.ustc.edu.cn/2022/0601/c30996a556912/page.htm或者文章列表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Haiding-Sun。長期致力于寬禁帶III族氮化物(GaN等)和III族氧化物(Ga2O3等)化合物半導體材料MOCVD和MBE外延、光電器件(LED, laser, photodetector等)和電力電子功率器件(HEMTs)設計與制備研究。同時開展包括低維材料與器件(納米線,量子點),二維/三維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的材料生長、載流子輸運特性、光電集成器件與系統研究。 寬禁帶半導體(氮化鎵,氧化鎵等)材料與器件,MOCVD/MBE材料外延及表征 對本領域有比較好的科研積累并對未來的科研充滿興趣和信心 孫海定
      haidi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共2~3名 待招滿為止
      胡芹研究員課題組,主要從事新原理/新材料半導體器件的研究,具體基于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半導體、寬禁帶半導體、有機共軛聚合物等新型功能性材料,構筑高性能光電子器件,包括光伏器件、光電探測器、憶阻器等。課題組網站:https://sme.ustc.edu.cn/2020/1221/c17411a465829/page.htm 1.鈣鈦礦/有機薄膜光伏器件
      2.鈣鈦礦/氧化鎵光電探測及成像
      3.DFT理論計算和機器學習
      4.同步輻射X射線原位表征技術,如GIWAXS等
      1)具備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同步輻射表征、DFT計算、機器學習等研究背景,具有博士學位。特任副研究員要求有博士后工作經歷。
      2)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基礎扎實,已在相關領域有突出研究成果者優先。
      胡芹
      0551-63600997
      qinhu20@ustc.edu.cn
      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員,2人 待招滿為止
      微納電子系統集成研發中心,由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林福江博士2010年回母校中國科大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林福江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基礎工藝、器件模型、相控陣通信、射頻集成電路(RFIC)、模數混合、系統芯片(SoC)設計及無線電通信技術方面有著雄厚的技術積累。主要以往工作有超低能耗、 高集成度、低成本的藍牙BLE SoC芯片,超高頻RFID讀寫器SoC芯片,高端專用射頻通信芯片、傳感器接口芯片、光通信芯片等。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 研發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芯片, 多項科研成果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 射頻/毫米波集成電路芯片設計 微波技術或者電路與系統的博士學位,有射頻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經驗 林福江
      linfj@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2人 待招滿為止
      大數據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數據科學團隊(http://data-science.ustc.edu.cn/)。項目和研究興趣:推薦系統,信息檢索,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因果推理,可信AI,人機混合AI,多媒體,自然語言處理,圖學習,知識圖譜。研究人員:何向南,王翔,馮福利,郝艷賓 計算機、信息、人工智能、大數據 在相關領域頂會/頂刊發表發表一作或通訊論文2篇及以上; 有指導學生經驗者優先 何向南,hexn@ustc.edu.cn
      王翔,xiangwang@ustc.edu.cn
      馮福利,fengfl@ustc.edu.cn
      博士后崗位需招聘2人,特任副崗位需招聘2人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 下一代移動計算與數據創新實驗室 (Lab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簡稱LINKE),由ACM Fellow及杰出科學家、IEEE Fellow李向陽教授和IEEE Fellow張燕詠教授引領,團隊包括2名國家創新人才項目入選者、1名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多名國家級四青人才包括基金委優青基金獲得者、海外優青基金獲得者、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和1名達摩院青橙獎獲得者等10多名海內外優秀教師。 實驗室主要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國民經濟主戰場和人民生命健康進行攻關創新。主要在前沿智能物聯網、數據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從無線通信、移動計算、邊緣計算、智能無人系統、 數據理解、數據共享、 智能學習及隱私保護等方面開展創新性科研和平臺建設。實驗室當前設有感知智能、 計算智能、數據智能、無人系統和量子計算幾個科研小組。實驗室網站:http://linke.ustc.edu.cn 物聯網、大數據、隱私安全、邊緣計算、量子算法、人工智能 招聘條件:1.原則上年齡不超過40周歲; 2.境內申請人:著名高?;蜓芯繖C構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博士后,或者知名高校畢業博士; 3.境外申請人:海外知名高校優秀博士生,或者海外高校教師,或者知名企業研究人員。 李老師
      0551-63600107
      xiangyangli@ustc.edu.cn
      不限 待招滿為止
      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 高性能計算及應用 高性能計算及應用相關的理工學科 (1)具有從事高性能計算相關的研發經驗,有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發展的職業規劃;(2)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鉆研精神,較強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3)年齡一般不超過32周歲。 孫廣中
      0551-63602443
      gzsun@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泛在無源物聯網實驗室 龔偉課題組 計算機,集成電路,電子,自動化,網絡安全,大數據等 1)已獲博士學位或應屆博士畢業生,具有博士后/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工作經歷者者優先。 2)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3)已發表高水平論文或豐富大型項目經驗。4)按聘期制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員/特任研究員等形式引進。 龔偉
      weigong@ustc.edu.cn
      3人 待招滿為止
      - 陳雪課題組:隨機算法與理論計算機 隨機算法、偽隨機理論、理論計算機科學 熱愛算法與理論研究,在理論方向的CCF A類會議(包括COLT與ICALP)和期刊上發表過至少兩篇文章。 請將簡歷和2篇代表作發至郵箱xuechen1989@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 彭攀研究組 http://staff.ustc.edu.cn/~ppeng/ 理論計算機科學,圖算法,大數據算法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會議發表過論文 彭攀
      ppe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 邵帥研究組:http://staff.ustc.edu.cn/~wwwucuc/ 計算復雜性理論,以及理論計算機科學與統計物理及量子理論的交叉方向 1、具有計算機理論,統計物理,量子理論或任意數學方向的博士學位;2、有較強的理論推導功底及英語能力。 邵帥
      shao10@ustc.edu.cn
      1-2名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地球化學與行星科學系 冰芯與大氣化學穩定同位素實驗室 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 博士學位;有同位素質譜儀應用和同位素分析方法開發經驗 耿雷
      genglei@ustc.edu.cn
      1名 待招滿為止
      大氣化學/大氣科學 博士學位,熟悉大氣化學傳輸模型或者GCM模型,有區域或全球大氣化學模擬或者古氣候模擬研究經驗 1-2名
      地球化學/早期地球環境 博士學位,有早期地球環境演化相關研究經驗。 1名
      地球物理與行星科學系 吳忠慶研究組,主頁:https://faculty.ustc.edu.cn/wuzq/zh_CN/zdylm/277558/list/index.htm 礦物物理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重要論文 吳忠慶
      0551-63607975
      wuzq10@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胡巖研究組:http://geodynamics.ustc.edu.cn/ 地球和行星動力學,大地測量,數值模擬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過重要論文,具備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 胡巖
      0551-63607751
      yanhu11@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王雨課題組 大氣科學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過重要論文;英文寫作能力強;有數學或計算機等交叉學科研究基礎的優先 王雨
      0551-63606210
      wangyu09@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黃金水研究組 重力、形變與行星動力學 具有博士學位,發表過學術論文;有志于從事重力觀測與數據處理、重力儀研制、地球與行星動力學研究 黃金水
      0551-63606781
      jshhua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李俊倫研究組 近地表地球物理,微地震和誘發地震,全波形反演,人工智能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過論文 李俊倫
      0551-63603533
      lijunlun@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3名 待招滿為止
      王寶善研究組 地震監測,主動源探測和監測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過論文 王寶善
      0551-63600203
      bwgeo@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冷偉研究組 地球動力學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 冷偉
      0551-63600030
      wle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趙純研究組,主頁:aemol.ustc.edu.cn 大氣多尺度數值模擬 (1)具有大氣科學及其相關專業博士學位;(2)有一定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3)在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2-3篇論文 趙純
      0551-63606637
      chunzhao@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李銳研究組,(參見 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58.html) WRF 模式研究方向 1、博士畢業3 年以內,博士論文為WRF、WRF-CHEM、WRF-DA 模式開發、改進、深度應用方向;2、具有較強的獨立英文寫作能力,已發表相關第一作者SCI 英文論文2-3 篇 李銳
      rli7@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陸面模式應用方向 1、博士畢業3 年以內,博士論文為利用陸面模式和/或觀測數據研究陸-氣相互作用方向;2、具有較強的獨立英文寫作能力,已發表相關第一作者SCI英文論文2-3 篇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 李陶教授課題組 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68.html 光學、物理、精密儀器、電子等相關專業 1、獲得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敏銳的研究洞察力和課題挖掘能力。 2、有光譜儀設計經驗優先 3、熟悉光學、機械和電子學相關設計軟件 4、有一定的獨立科研開展能力,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李陶
      0551-63602691
      litao@ustc.edu.cn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中高層大氣動力學 博士畢業,有一定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在主流期刊發表過相關論文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若干
      劉睿研究組。主頁: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69.html 太陽物理、空間物理、天體物理 博士畢業,有一定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在主流期刊發表過相關論文 劉睿
      63607246
      rliu@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1-2人,博士后1-2人 待招滿為止
      雷久侯研究組。主頁:http://ess.ustc.edu.cn/user/284 電離層物理 相關專業方向(電離層物理、GPS、天文動力學等)博士畢業,有一定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 雷久侯教授
      0551-63600230
      leijh@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陸全明教授課題組,通過數值模擬、衛星觀測和地面實驗從事空間等離子體中物理過程的研究,如磁場重聯、激波、波和粒子相互作用等。見:http://space.ustc.edu.cn/alias.php?user=quanminglu 空間等離子體物理 空間物理或等離子體專業的博士畢業生,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過第一作者的文章 陸全明
      0551-63607615
      qml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薛向輝課題組: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119.html 中高層大氣物理、激光雷達遙感、光學等 相關專業方向博士畢業,有一定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 薛向輝教授
      xuexh@ustc.edu.cn
      若干 2022年12月31日
      空間有效載荷研制平臺: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的四大支撐平臺之一,主要進行空間等離子體和磁場探測載荷的研制及其配套的地面標定系統的建設。自成立以來,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半空間寬能譜太陽風離子探測分析器”、中國科學院科研儀器設備研制項目“深空微弱磁場探測技術的研發”、實踐十八號衛星搭載載荷“高軌低能離子能譜儀”、某高軌衛星載荷“全向離子探測器”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器載荷“火星磁強計”等載荷研制任務。課題組負責人:汪毓明。 電子、電氣、自動化、計算機及空間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 獲得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敏銳的研究洞察力和課題挖掘能力,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具有濃厚的興趣。 熟悉模電數電等電子類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數字信號處理基礎知識,能夠獨立的完成設計任務;熟練使用設計軟件進行原理圖和PCB設計;能夠熟練使用ISE、Vivado、Libero SOC、Modelsim等設計仿真工具進行FPGA的HDL設計、仿真和時序分析;能夠針對上述設計項目進行硬件單板級、整機級調試和驗證。具有航天項目開發經驗者、測量類儀器開發經驗者、無人機項目研發經驗者、傳感器開發經驗開發者優先。 郝新軍
      0551-6360372
      15955193393
      xjhao@ustc.edu.cn
      空間探測儀器軟硬件開發崗位招聘2人 待招滿為止
      中科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化學地球動力學實驗室,負責人鄭永飛院士。 地球化學 博士畢業 付璐露
      full@ustc.edu.cn
      1人 2022年12月31日
      陳伊翔課題組 變質巖石學,同位素地球化學,俯沖帶熔流體過程 有較好的巖石地球化學基礎,在國際一流SCI期刊發表過學術論文 陳伊翔
      13956021562
      yxchen07@ustc.edu.cn
      1人 2022年12月31日
      中科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比較行星學卓越研究中心 宇宙化學與地球化學實驗室,負責人秦禮萍教授。網址:http://geoevolution.ustc.edu.cn/ 宇宙化學、地球化學 博士學歷,有金屬同位素或相關領域研究經驗 秦禮萍
      18355156889
      lpqin@ustc.edu.cn
      2人 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管理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系 金融信息實驗室 金融工程 人工智能 web3.0 具有博士學位 陳鶴皊
      hlc@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崔志堅教授課題組 技術創新管理 國內外知名高校博士學位,英語水平良好,熟練使用統計、計量數據分析工具,在國內外相關學術期刊有發表經歷或有文章在頂尖管理類期刊再審。 崔志堅
      zhijianc@ustc.edu.cn
      3-5人 待招滿為止
      管理科學系 大數據營銷實驗室 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管理科學與工程 擁有博士學位,熟悉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算法,且對大數據營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或實踐經驗者優先。 李勇軍
      13856997675
      lionli@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統計與金融系 楊青研究組 統計學、應用數學等 獲相關專業博士學位,有一定的論文發表記錄或較強的研究潛力;有從事理論研究工作的意愿;有較好的英文寫作能力 yangq@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劉杰研究組 概率統計、供應鏈管理 國內外優秀高校的統計學或管理科學專業,具有一定研究基礎和獨立科研能力,具備協助指導研究生的能力。 劉杰
      0551-63607249
      jiel@ustc.edu.cn
      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韓瀟隨機矩陣理論與應用團隊 大維隨機矩陣理論,高維統計推斷,深度學習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概率統計方向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以佐證申請人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 韓瀟
      xhan011@ustc.edu.cn
      博士后1人 待招滿為止
      鄭澤敏高維統計推斷課題組 數理統計 數理基礎扎實,工作認真努力 鄭澤敏
      zhengzm@ustc.edu.cn
      3人 待招滿為止
      張洪課題組 生物統計 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統計學/生物統計學等領域重要學術期刊上以主要作者身份發表過論文,具備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張洪
      0551-63601890
      zhangh@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管理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院 經濟、金融、計算機 1.專業:國內外知名大學經濟、金融、計算機等相關專業博士 2.研究方向:從事金融工程與量化投資、大數據與金融科技、金融市場與金融管理等相關方向研究 3.其他:符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后進站要求,有做實踐類研究的潛質;導師支持進行相關科研 張老師
      0551-63603653
      zhmengxing@ustc.edu.cn
      實踐類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金融工程、金融科技、金融管理、大數據 1.基礎要求:立德樹人合格。 2.研究要求:研究貢獻具有世界級的原創性,且以主要貢獻者(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含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訊,且排名前三)發表(含在線接受)A1期刊論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一篇為第一作者)。至少主持過、在研或批準一項國家級自科或社科項目。 3.有教學經驗,教學評價良好。 科研類特任副研若干 待招滿為止
      1.基礎要求:立德樹人合格。 2.理論研究:科研成果具有一定原創性,近五年以主要貢獻者(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含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訊,且排名前三)發表(含在線接受)不少于2篇高質量期刊(英文B類及以上或中文CA、CB類期刊,一篇A1期刊相當于兩篇高質量期刊論文)。 3.項目要求:有能力給智庫創收入賬項目。 4.實踐研究:實踐類成果至少一項(包括但不限于專利、軟著、案例等)。 實踐類特任副研若干 待招滿為止
      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由余玉剛教授牽頭,主要基于顛覆技術和數據的現代物流和現代供應鏈現實場景開展科學研究,包括機器人物流、平臺供應鏈、碳達峰碳中和、數據科學(統計學習、機器學習、計算博弈、優化方法)等;定位于理實交融,產生一批高水平研究論文、行業標準、企業案例、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企業示范等;與國內多家知名公司形成戰略合作,包括海爾日日順、??低?、京東和維天運通等。 211、985及雙一流以上高校的管理學/計算機/統計學/工程/自動化/數學等相關專業 1. 已取得“211”或“雙一流”及以上高校管理學/計算機/統計學/工程/自動化/數學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具有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和敬業精神; 2. 有國際管理類高水平期刊(FMS列表A/B類)論文,立志從事數據驅動的建模優化研究; 3. 對基于產學研的深度研究有濃厚興趣,具有敏銳的研究洞察力和課題挖掘能力; 4. 具備良好的英語讀寫與交流能力,原則上要求CET-6及以上水平; 5. 至少能夠熟練使用以下2種軟件:Java,C ,MATLAB,R,CPLEX,Python等,具有AI,ML,Big Data,Data Analysis等相關背景者優先考慮; 6. 有企業項目經驗者優先。 應聘者請提供以下材料: 1.個人簡歷; 2.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 3.獲獎情況以及其他應聘者認為重要的材料。以“應聘崗位-姓名-畢業院校”為主題打包并Email發送至slcao@ustc.edu.cn(操老師)并抄送superzx@ustc.edu.cn(張老師) 特任副研及博士后崗位,不限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公共事務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公共事務學院 戰略與風險管理研究 學院各機構、魏玖長課題組。研究領域為風險分析與組織戰略管理。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中科院青年人才項目),2015年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2016年榮獲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 風險、災害、應急管理與戰略管理 博士畢業,有相關高水平論文發表經歷,對風險與戰略管理有濃厚興趣。 劉穎華
      yhliux@ustc.edu.cn
      魏玖長
      weijc@ustc.edu.cn
      3名 2023年6月
      網絡空間治理研究 學院各機構、左曉棟課題組。主要從事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以建設國際一流網絡空間智庫為目標,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聚焦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數字經濟等領域,研究網絡空間治理理論、方法和政策工具,以科研成果全面支撐國家監管部門工作、維護國家在網絡空間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網絡空間安全、網絡法、國際關系、國家安全、新聞傳播、數字經濟、公共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博士畢業,熟悉戰略和政策研究,有優秀文字能力;務實、嚴謹、踏實,有進取心;調研和資料分析能力強,研究主題聚焦,對監管問題敏感;研究成果豐富,以主要作者提出過面向實際問題的政策建議。 劉穎華
      yhliux@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雙碳政策與能源環境研究 學院各機構與相關團隊 管理(綜合)、理工及其他相關學科 1、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內外科研院所、跨國公司工作經歷;2、在公共管理、政府治理、環境政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有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的經歷或具有在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的潛力;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3名
      創新管理與科技政策研究 學院各機構與相關團隊 管理(綜合)、理工及其他相關學科 1、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科研院所工作經歷;2、在科技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或工作經歷;在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1-2篇論文;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2名
      法律研究 學院法碩中心與相關團隊 法律及其相關學科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教學科研工作經歷;2、在司法研究、法治政府、政策與法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4名
      知識產權研究院 中國科大知識產權研究院(以下簡稱知產院)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的首個研究院,共建目標為在知識產權領域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學科建設、智庫建設和平臺建設。知產院擁有國內一流的知識產權平臺,知識產權也是中國科大“特色文科”的重點支持方向。知產院設有知識產權治理、知識產權應用、綠色知識產權等多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知識產權政策、法律、經濟、管理、金融、貿易、工程等研究方向。 知識產權政策、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經濟分析、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金融、知識產權貿易、知識產權工程(大數據)等理論與實務人才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2、在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科技法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有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的經歷或具有在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的潛力;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黃加順
      jh993@ustc.edu.cn
      趙樹良
      shulz@ustc.edu.cn
      3名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科技傳播系 計算社會科學與融媒體研究所 計算傳播、科學傳播、科技政策 1. 相關交叉學科博士學位;2.對相關學科前沿與方法熟悉;3.具有團隊合作精神;4.提供3篇代表作 褚建勛
      chujx@ustc.edu.cn
      博士后 1人;特任副研究員或特任研究員 1人 待招滿為止
      計算傳播學課題組 傳播學、社會科學、管理學、計算機等 1.獲得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學位(或已經通過答辯完成畢業要求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品學兼優,熱愛教育科研事業,具備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 2.具備良好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具備較為扎實的寫作功底 3.能熟練使用Python、R或其他編程及統計分析軟件申請人優先考慮。 4.已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1篇及以上。 5.申請者必須保證在站期間全時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齡35周歲以下。 紀嬌嬌
      jjj@ustc.edu.cn
      1-2名 待招滿為止
      朱孟瀟課題組:主要從事大數據分析、個性化學習與分析、以及計算社會科學等方向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大數據的用戶行為刻畫研究,協同合作機制的研究,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以及社交媒體網絡傳播機制等。課題組現有成員十余人,由來自傳播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學、計算機科學、及軟件工程等專業的博士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組成,具有鮮明的學科交叉特色。 數據科學、計算傳播學、信息科學、統計、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方向 崗位描述 1. 開展計算傳播學研究,使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方法,對大規模社交媒體數據進行建模與分析,探索信息傳播中的復雜社會現象。 2. 開展科學教育與智能教育等方向的理論與實用研究,通過大規模實證數據分析及理論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 3. 對傳播學、社會科學和管理領域的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將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社會網絡分析等新方法和技術應用到研究中。 4. 撰寫學術論文,參與和完成現有項目的研究與管理工作,參與和主導科研項目的申請。 應聘資格 獲得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學位(或已經通過答辯完成畢業要求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品學兼優,熱愛教育科研事業,具備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 具備良好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能熟練使用Python、R或其他編程及統計分析軟件。 已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1篇及以上。 申請者必須保證在站期間全時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齡35周歲以下。 電子郵箱:mxzhu@ustc.edu.cn 應聘者請將上述申請材料以“應聘博士后 姓名 畢業院校”打包發送至該郵箱,并在郵件主題注明:應聘博士后 姓名。 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員2名 待招滿為止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科學技術史重點學科建設 科學史/技術史 博士學位,博士后經歷 鈕衛星
      0551-63600020
      wxniu@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生物考古實驗室 考古學 具有良好的考古學專業背景 楊玉璋
      yzyang@ustc.edu.cn
      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科技哲學系 科技哲學系擁有科技哲學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授權,培養科技哲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時承擔全校本科生與研究生科技哲學類基礎通修課教學任務;本專業已有四十年辦學歷史,主要研究方向以科技與人文交叉創新為特色,具體包括:科學技術與社會、科技政策與管理、科技倫理與治理、科技創新與方法、科學思想與文化、前沿科學與哲學等。為進一步推進特色文科建設,學校于2020年12月成立科技哲學系,建有前沿科技倫理治理研究中心、物理學哲學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熱忱歡迎海內外年輕人才共創未來。 科學技術哲學及相關專業方向 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經歷者優先;勝任科技哲學及相關專業教學科研工作,具有較強的學術發展潛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徐飛
      0551-63600050
      xufei@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心理學系 心理與教育測量實驗室 心理與教育測量 博士畢業生 王玨
      0551-63492320
      juewang01@ustc.edu.cn
      博士后1人;特任副研究員1人 待招滿為止
      何曉松課題組:主要從事基于腦成像的認知心理學臨床相關研究,利用多模態磁共振影像技術,結合網絡神經科學分析方法,探索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預后。主要研究:(1)神經系統疾病對大腦結構、功能網絡,以及認知功能的損害;(2)大腦結構、功能網絡組織特征在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認知心理學,神經影像學,網絡神經科學 職責包括:(1)配合現有項目需求,帶領研究生和臨床團隊收集影像學數據,在PI指導下開展研究;(2)利用現有臨床影像學數據資源,獨立開展研究;(3)承擔數據庫管理,撰寫學術論文,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報告學術成果;(4)參與和主導新科研項目的申請;(5)特任副研究員需配合院系要求,承擔部分教學任務。 何曉松
      0551-63607882
      hexs@ustc.edu.cn
      神經影像學專業背景的博士后2~3人,特任副研究員1人 待招滿為止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 科學傳播智庫報告研究組。本平臺承擔《中國科學傳播年度報告》與《中國前沿科學傳播雙年度報告》2種智庫報告研制發布和配套國際論壇的組織策劃,承擔重要科學傳播省部級以上專報的研制/http://scrc.ustc.edu.cn 傳播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科技哲學、數據科學,其他自然與工程科學交叉學科 科學傳播智庫報告研制 運行策劃特任副研究員崗位?;緱l件: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40歲,有國際專業智庫工作經驗或高水平智庫報告研制經歷優先 湯書昆
      18605514012
      0551-63607589
      sktang@ustc.edu.cn
      1名 待招滿為止
      前沿科學傳播資源庫建設組。本平臺承擔前沿科學傳播資源庫建設任務,包括建庫規劃、底層設計、多類型數據采集與表達傳播/http;//scrc.ustc.edu.cn 傳信息管理、計算科學、數據科學、傳播學 前沿科學傳播資源庫一期-量子科技與綠色能源傳播資源庫建設特任副研究員崗位 基本條件: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40歲,有高水平數據和影像資源庫規劃實施工作經驗優先 1名 待招滿為止
      語言科學交叉研究中心 語言科學交叉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于2020年12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其目標是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建成圍繞語言學、多學科交叉的高水平基礎科學與前瞻技術研究平臺,推動具有科大特色的語言學學科發展 應用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神經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音學等相關專業方向 相關領域博士學位,能獨立開展科研活動,在相關領域有高水平論文發表者優先 凌震華
      0551-63603140
      zhling@ustc.edu.cn
      2-3名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時代科技創新思想研究中心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技哲學、科學社會學、科學技術與社會(STS)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技哲學、科學社會學及相關學科的博士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包括課題報告、學術論文寫作能力 劉立
      liuli66@ustc.edu.cn
      若干 常年招聘

      返回院系需求

      核科學技術學院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核科學技術學院 等離子體物理與聚變工程系 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團隊。從事慣性約束聚變相關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具體內容包括:慣性約束聚變內爆過程中的流體力學不穩定性、激光等離子體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參量不穩定性、高溫稠密等離子體診斷技術研發、高能量密度等離子體中的基本過程。項目負責人鄭堅教授,個人主頁http://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668 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離子體物理 在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畢業,熟悉數值模擬或者高溫等離子體診斷技術 鄭堅
      0551-63603744
      jzheng@ustc.edu.cn
      流體力學不穩定性1人;高溫稠密等離子體診斷1人 待招滿為止
      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理論與模擬-蔡輝山課題組;https://wp.ustc.edu.cn/_s68/2018/0601/c20915a427507/page.psp 等離子體物理 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蔡輝山
      0551-63603142
      hscai@mail.ustc.edu.cn
      流體力學不穩定性1人;高溫稠密等離子體診斷1人 待招滿為止
      祝曹祥課題組主要從事仿星器優化、三維線圈設計、仿星器關鍵技術預研、三維磁流體平衡等方向的研究。 等離子體物理、核科學與技術、計算物理、或者相關專業 1)在國內外知名高?;蜓芯吭核@得博士學位;2)具有等離子體物理、數值模計算、仿星器優化設計等方向的科研經歷,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3)責任心強、有團隊精神、工作積極。 祝曹祥
      0551-63607912
      caoxiangzhu@ustc.edu.cn
      博士后若干,特聘副研究員1-2人 待招滿為止
      強激光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模擬小組 激光等離子體 1:具有博士學位。2: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3:有較強的自我驅動力和執行力 時銀
      0551-63602940
      shiyin@ustc.edu.cn
      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賈青課題組,主要從事新型光場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激光聚變參量不穩定性及機器學習應用等研究;負責人主頁:https://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6466 等離子體物理或計算物理 相關專業優秀博士 賈青
      qjia@ustc.edu.cn
      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核科學與工程系 先進反應堆設計與軟件平臺開發課題組,負責人陳紅麗教授。1、圍繞先進反應堆設計及熱工水力關鍵問題,從事堆芯熱工性能、物理性能、事故下反應堆系統安全評估等工作。2、開展反應堆物理、熱工、安全性能計算軟件開發以及多物理/多尺度程序耦合高精度模擬計算平臺建設,搭建數字化仿真平臺以及數字孿生系統。 核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計算科學 1)具有博士學位要求,在反應堆設計分析、程序設計和編寫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具有博士后/海外學習研究經歷者/相關研究工作經歷者優先。 2)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陳紅麗
      0551-63607931
      hlchen1@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核聚變科學與工程教研室,負責人:葉民友教授。開展磁約束聚變堆相關物理及工程技術研究。目前主持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課題、子課題、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和面上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 聚變堆邊界與偏濾器物理數值模擬及實驗 特任副研究員: (1)等離子體物理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 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有相關研究經歷者優先。
      博士后:獲得博士學位,在本領域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1-2篇論文。
      葉民友
      0551-63603224
      yemy@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2名;博士后若干 待招滿為止
      等離子體與壁材料相互作用 特任副研究員: (1)等離子體物理,金屬材料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 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有相關研究經歷者優先。
      博士后:獲得博士學位,在本領域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1-2篇論文。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若干
      聚變堆中子學及材料輻照 特任副研究員: (1)核工程專業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2) 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有相關研究經歷者優先。
      博士后:獲得博士學位,在本領域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1-2篇論文。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2名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核科學技術學院 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 鄒崇文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czou/ 氧化物薄膜材料/同步輻射技術 博士畢業生 鄒崇文
      0551-63602085
      czou@ustc.edu.cn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1~2人 待招滿為止
      - 人工碳循環實驗室 化學、應用化學 1.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性。 2. 已經發表過人工碳循環相關英文文章。 龍冉
      longran@ustc.edu.cn
      博士后1名 待招滿為止
      姚濤課題組:http://yaotlab.ustc.edu.cn/ 催化、新能源材料、物理實驗技術 相關專業優秀博士 王老師:wangzhen1985@ustc.edu.cn 能源催化2人、同步輻射實驗技術2人 待招滿為止
      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束線,燃燒站 物理化學 1、取得國內外物理、化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具有光譜探測診斷方面的研究背景,具備扎實的實驗和理論基礎,對科研工作有高度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2、發表相關領域英文文章至少兩篇。3、品學兼優,熱愛教育科研事業,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35周歲。 4、博士研究生畢業。 5、申請者必須保證在站期間全時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趙龍
      zhaolong@ustc.edu.cn
      博士后1名 2022年底

      返回院系需求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大裝置:http://www.nsrl.ustc.edu.cn/
      儲存環總體 加速器物理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悉ELEGANT、AT等加速器軟件,有較強的編程能力,有較好的束流動力學基礎; 3、擅于交流,責任心強,有較好的寫作能力,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從事插入元件補償、誤差分析與校正相關研究經驗的優先; 5、年齡:≤35歲。" 王老師
      0551-63602034
      nsrlhr@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加速器物理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練掌握CST軟件的尾場和微波模塊,有較強的編程能力,有較好的束流動力學基礎; 3、擅于交流,責任心強,有較好的寫作能力,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從事束流集體效應相關研究的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加速器物理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悉主要的加速器模擬計算軟件和尾場計算軟件,有較強的編程能力,有較好的束流動力學基礎; 3、擅于交流,責任心強,有較好的協作能力,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 4、有從事儲存環物理設計的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電力電子技術、電氣工程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練掌握開關電源的技術原理,熟悉MATLAB、PSpice等仿真軟件,熟練掌握Protel、AD等電路繪圖軟件,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3、擅于交流,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電力電子相關專業技術經驗,有大中功率開關電源的研制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電力、電子或控制類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會使用ProtelADPspice等電路圖繪制仿真軟件,或熟悉PLC編程。 3、擅于交流,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開關電源或脈沖電源或控制系統設計調試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電子類、應用物理類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會使用OperaCSTAnsys等電磁場設計軟件。 3、擅于交流,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加速器磁鐵設計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物理、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對加速器物理有一定了解,熟悉加速器上層軟件的開發; 3、良好的編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具備高級語言的開發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物理、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能夠熟練編寫各種運動和控制程序,具有較高的Labview、PLC、C#或C 等程序語言的開發能力,有較高的設備運行與調試能力;2、工作能力:擅于交流,工作嚴謹,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3、有EPICS框架IOC程序及客戶端程序開發經驗,有束流數據分析處理經驗者優先; 4、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工程測量、儀器儀表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練掌握工程測量儀器使用和相應的數據處理(GNSS、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投點儀等);具有較強的平差及精度評估的基礎知識;具有獨立編程處理數據的能力; 3、團隊合作精神;善于交流,具有英語資料閱讀能力; 4、經驗: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電磁場與微波、加速器技術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悉電磁場數值計算及建模仿真設計,熟練使用CST、Poisson等電磁仿真工具軟件; 3、工作能力:擅于交流,工作嚴謹,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紐扣BPM結構優化設計及feedthrough優化設計經驗,有紐扣BPM的加工測試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電磁場與微波、加速器技術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技能:熟悉電磁場數值計算及建模仿真設計,熟練使用HFSS、Poisson等電磁仿真工具軟件; 3、工作能力:擅于交流,工作嚴謹,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經驗:有束流反饋橫向激勵器及縱向激勵器結構優化設計經驗,有橫向及縱向激勵器的加工測試經驗者優先; 5、資質:對資質證書等無特殊要求; 6、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光學工程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悉光路系統的優化設計方法,熟悉各種光學器件、光電器件特性,熟練使用ZEMAX、SRW等光學仿真設計工具軟件; 3、擅于交流,工作嚴謹,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束流診斷光束線光路系統優化設計經驗,有光學元器件加工檢測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2人 待招滿為止
      儲存環總體 物理、電子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使用各種計算電磁場軟件如Opera、Radia和泊松程序等的經驗,能用Matlab等語言編寫計算和數據處理程序;如能使用Solidworks或AutoCAD等軟件更好; 3、責任心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4、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注入器總體 光學類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悉超快激光器,熟悉掌握光路設計軟件。 3、擅于交流,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有超快激光器設計或使用經驗,有超快激光光路系統設計與搭建經驗,有加速器裝置調試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注入器總體 電子學、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對控制模型建立和算法設計有基本了解,熟悉MATLAB、python等編程語言; 3、良好的動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具備算法設計或網絡編程的開發調試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注入器總體 電子學、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對通信原理有基本了解,熟悉工控機或嵌入式系統的軟硬件開發; 3、良好的動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具備數字通訊或網絡通訊編程的開發經驗; 5、年齡:≤35歲。 2人 待招滿為止
      注入器總體 電子學、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對粒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有基本了解,熟悉數字信號的測量和處理; 3、良好的動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具備數字信號系統的開發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光束線站總體 光學工程、同步輻射、光學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具備光束線光學系統設計及光學檢測技術能力; 3、掌握波動光學知識,可以開展相干光學系統設計及分析工作; 4、熟悉高精密光學元件加工及檢測工藝; 5、五年以上束線光學相關工作經驗; 6、具備組織協調能力,可以帶領團隊開展工作; 7、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光束線站總體 光學工程、同步輻射、光學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具備高精密光學面型檢測系統設計能力; 3、熟悉光學面形常用檢測儀器(如干涉儀)原理及使用方法; 4、有干涉儀設計和圖像處理的工作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光束線站總體 電子學、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對同步輻射光源光束線站的工作原理有基本了解,熟悉過程控制、數據采集系統的軟硬件開發,熟悉C/C 、python語言; 3、良好的動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具備過程控制、數據采集、運動控制或PLC技術的開發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光束線站總體 計算機、信息工程、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具備IT基礎設施技術架構規劃和設計、審核和決策能力,具備新技術研究與應用能力; 3、良好的動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具有IT基礎設施相關從業經驗,如架構設計、落地建設、體系化運維等;具備DevOps流程規劃設計能力或對SaaS、PaaS、IaaS有經驗者優先;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光束線站總體 機械、儀器或真空類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具備精密機械設計能力,熟悉有限元分析; 3、有超高真空基礎知識或工作經驗; 4、熟悉加工工藝及常用精密測量或準直儀器原理和使用方法; 5、兩年以上機械設計類工作經驗; 6、年齡:≤35歲。 2人 待招滿為止
      光束線站總體 光學工程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悉光學檢測儀器原理和操作; 3、有使用精密光學檢測儀器的經驗; 4、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光束線站總體 精密機械、光學工程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熟悉掌握精密光學加工工藝和光學檢測儀器; 3、有精密光學加工工藝、離子束加工和光學檢測的經驗; 4、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公共設施總體 計算機、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相關專業 1、博士研究生; 2、掌握網路通信和網絡安全的基本原理,熟悉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等各類網絡產品的配置和調優; 3、良好的動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具備網絡系統的開發或運維經驗; 5、年齡:≤35歲。 1人 待招滿為止
      安徽省先進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實驗室/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李良彬老師課題組,平臺主頁:http://softmatter.ustc.edu.cn/ 高分子、物理等專業(研究方向:1.鏈構象轉變影響高分子結晶; 2.鏈連結性影響高分子結晶; 3.半晶高分子中片晶間無定形的結構; 4.復雜外場中高分子的結晶行為) 博士學位;熟悉X射線(中子)散射、流變、核磁等實驗方法,或者分子動力學等計算機模擬方法; 具備獨立撰寫中英文論文的能力 袁老師
      0551-63602081
      ylxiang@iat.ustc.edu.cn
      3 待招滿為止
      高分子、力學、物理等專業(研究方向:1.取向半晶或玻璃態高分子材料結構與性能關系; 2.微孔等非均勻膜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 3.雙向、斜向等多維拉伸過程中結構與力學行為的關系; 4.高速、低溫等苛刻條件下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 博士學位;熟悉使用X射線等散射、流變儀、核磁等實驗方法,或者多尺度計算機模擬方法; 具備獨立撰寫中英文論文的能力。 3 待招滿為止
      高分子、力學、物理等專業(研究方向:1.光學膜多尺度各向異性結構調控及其與三維折射指數的關系;2.光學膜表面/界面結構調控及其與光學性能的關系;3.減小甚至消除高分子薄膜加工產生的殘余應力。) 博士學位;熟悉使用X射線等散射、流變儀、核磁等實驗方法,或者多尺度計算機模擬方法;熟悉光學性能表征者優先;具備獨立撰寫中英文論文的能力 3 待招滿為止
      - 韋世強教授課題組,https://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96;http://lxafs.ustc.edu.cn/ 物理化學,能源材料 取得博士學位,具有較好的科研成果,能夠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具有從事能源催化方向研究的基礎;熟練的英語讀、寫、交流能力;具有X射線吸收譜或者原位實驗方法測試和建立的人優先。 韋世強
      0551-63601997
      sqwei@ustc.edu.cn
      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實驗部/表面物理化學實驗室。朱俊發教授課題組,平臺主頁:http://surfchem.ustc.edu.cn 物理化學、同步輻射應用 物理化學研究領域,從事表面化學與催化、表面自組裝或表界面化學專業畢業的博士生,熟悉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X射線光電子能譜等表面科學研究方法,有團隊合作精神,能獨立開展研究工作并撰寫研究論文,英語水平較高,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待遇面議。 朱俊發
      0551-63602064
      jfzhu@ustc.edu.cn
      2-3人 2023年12月
      徐宏亮磁鐵磁測課題組 物理學專業,電子學專業,自動控制專業,智能制造專業 主要研究工作是先進光源磁鐵研制,研制常規電磁鐵、組合磁鐵、特種磁鐵和高精度磁測設備,具有電磁鐵設計、磁測和磁測設備研制經歷。 徐老師
      0551-63602097
      hlxu@ustc.edu.cn
      電磁鐵設計1人,磁場測量1人,磁測設備研制1人 2023年12月
      葉逸凡課題組:https://www.x-mol.com/groups/APXPS_Yifan 物理化學,同步輻射技術及應用 取得國內外物理、材料、化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對科研工作有高度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文獻閱讀及中英文科研寫作能力。 葉逸凡
      yifanye92@ustc.edu.cn
      15056930154
      博后1-2人 待招滿為止
      劉嘯嵩課題組。研究方向:同步輻射X射線譜學與共振彈性/非彈性散射,原位表征技術,電化學儲能與催化 材料物理 博士,能源材料、同步輻射技術方向 劉嘯嵩
      0551-63602078
      xsliu19@ustc.edu.cn
      2人 2023年6月
      量子材料與光子技術實驗室 量子材料與光子技術實驗室依托先進光、電子譜學表征技術,以多參量復合量子功能材料為科學研究載體,面向量子信息過程、能源與環境等科學前沿,實現從關鍵量子功能材料創制到器件功能演示的突破。主要研究方向:先進量子功能材料與器件、多物理場近場譜學技術、先進自由電子激光技術、先進同步輻射光源物理設計。網站:http://apst.ustc.edu.cn/ 光學、物理、材料、計算機、自動化控制、電子學、輻射安全等 崗位設置:量子功能材料研究/光學工程/束流物理/加速器物理/加速器工程技術/測控技術/輻射安全/輻射物理等,詳情請見http://employment.ustc.edu.cn/cn/indexnews.aspx?sign=637624595105480109
      崗位要求:1.具備良好的知識學習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溝通協調能力,責任心強
      2.博士后需具有博士學位
      3.特任副研究員應聘者在科研能力上需達到我校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傅老師
      0551-63603194
      fuzp@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Bio-X交叉科學研究部 葉樹集課題組:https://faculty.ustc.edu.cn/yeshuji/zh_CN/index.htm 光學、物理化學、超快光譜 1)熟悉超快光譜、或生物/能源材料制備、或表界面物理化學 或空間分辨技術;2)博士學位;3)熟練書寫科技論文 葉樹集
      0551-63603462
      shujiye@ustc.edu.cn
      博士后2名、特任副研究員1名 待招滿為止
      單分子物理與化學研究部 王兵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bwang/ 凝聚態物理 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熟悉超高真空系統、低維材料生長等方面實驗技術,有STM、ARPES、超快光學經驗者優先考慮 王兵
      bwang@ustc.edu.cn
      2人 待招滿為止
      表面物理化學 表面物理化學博士,熟悉低維材料生長等方面實驗技,具有STM、ARPES、超快光學、超高真空等經驗者優先考慮 2人 待招滿為止
      單分子光電子學研究團隊致力于發展將高空間分辨的掃描探針技術與高靈敏光學技術相結合的聯用系統,從空間、能量、時間三個方面來對單分子尺度上的光電現象與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揭示構效關系,并為研發新型量子光電器件以及納米光源等提供科學依據。團隊負責人:董振超。主頁:http://staff.ustc.edu.cn/~zhyangnano/ 物理化學、凝聚態物理、表面等離激元學 1. 已經獲得博士學位或近期即將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專業為凝聚態物理、物理化學或者納米光學等相關學科;2. 具有掃描探針技術、納米光學、超快光譜或者集成量子光學等相關研究的經驗; 3. 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具有獨立開展工作的科研能力; 4. 具有敬業精神和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董振超
      0551-63600103
      zcdo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周蒙課題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7144 物理化學、光學專業博士 熟悉光學,光路搭建,Labview 編程 周蒙
      13615693910
      mzhou88@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低維物理與化學研究部 曾華凌課題組:http://staff.ustc.edu.cn/~hlzeng/index-cn.html 實驗凝聚態物理 在相關方向受過良好的科研訓練并獲得博士學位 曾華凌
      0551-63600062
      hlzeng@ustc.edu.cn
      特任副研/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郭昌教授課題組,研究方向為電化學合成以及不對稱催化,主要致力于開發新型合成方法學,提高反應活性與選擇性,構建高效手性催化體系。負責人:郭昌。主頁: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355 合成化學 1、在國內外知名院?;蚩蒲袡C構取得博士學位;2、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過有影響的論文;3、具有電催化、有機合成背景的畢業生優先考慮 郭昌
      guocha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復雜量子材料及其微結構研究組:主要開展復雜量子材料及其微結構的構筑與電子結構測量,在微觀層次理解凝聚態體系中量子現象,揭示其機理,以設計和發現新的量子態、量子現象,從而實現新的應用。課題組網頁:http://quantum-materials.ustc.edu.cn/yjfx/list.htm。 凝聚態物理 博士后研究人員招聘條件:1.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 2. 有較強的量子材料研究背景,具備STM或ARPES或MBE研究經驗者優先; 3. 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優良的團隊合作精神; 4. 有較強的英語寫作能力,已撰寫和發表過英文期刊論文。有相關領域的博士后研究經歷的人員,可以給與特任副研究員待遇。 yanyj87@ustc.edu.cn(閆亞軍 STM)
      jjiangcindy@ustc.edu.cn(姜娟 ARPES)
      yilinwang@ustc.edu.cn(王義林 理論計算)
      特任副研2名, 博士后5名 待招滿為止
      陳殿峰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分子合成化學,調控聚合反應過程中的選擇性,發現高效的聚合方法,并拓展其應用。詳見: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7559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 金屬有機化學、高分子合成化學或有機合成化學方向的博士 陳殿峰
      cdf@ustc.edu.cn
      博士后2名 待招滿為止
      量子材料與光子技術實驗室,致力于量子功能材料、長波光子學及譜學、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等研究。正在建設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和太赫茲近場高通量材料物性表征系統。目前主要承擔量子材料物性精密測量平臺(國家發改委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系統)、桌面型X射線源研制(中科院儀器升級改造項目)、近場太赫茲高通量材料物性掃描系統(基金委重大科學儀器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負責人陸亞林教授主頁:http://yllu.ustc.edu.cn 量子功能材料、太赫茲光學 具有光學、物理、材料等專業博士學位 傅老師
      0551-63603194
      fuzp@ustc.edu.cn
      投遞簡歷郵件標題:姓名-學歷-專業-應聘崗位名稱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光學工程 1.相關專業的博士或碩士學位;2.有光學工程經驗者優先;
      束流物理/加速器物理 1.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2.有加速器、電磁場設計經驗者優先
      加速器工程技術 1.相關專業的博士或者碩士學位;2.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測控技術 1.計算機專業、軟件專業、自動化控制專業、電子學專業等相關專業的博士或者碩士學位; 2.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輻射安全/輻射物理 1.輻射物理、輻射安全相關專業的博士或者碩士學位; 2.有注冊核安全工程師資質者優先;
      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 結構與化學生物學研究組 化學生物學 特任副研究員:具有三年以上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博士后研究經驗,熟悉細胞內蛋白質標記技術。
      博士后:應屆或畢業兩年內博士,具有化學生物學研究基礎。
      龔為民
      wgong@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結構生物學 特任副研究員:具有三年以上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博士后研究經驗,熟悉蛋白質晶體學或電子顯微鏡三維重構技術。
      博士后:具有三年以上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博士后研究經驗,熟悉蛋白質晶體學或電子顯微鏡三維重構技術。
      光與冷原子物理研究部 量子通信研究團隊。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光纖的城域量子通信、基于量子中繼的城際量子通信、基于衛星的廣域量子通信 以及量子通信器件等。團隊研究人員:陳騰云、張強、徐飛虎、包小輝、萬雍、彭承志、印娟、廖勝凱、張軍、江曉、潘建偉 量子信息、量子光學、電子學 近年來獲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一定的文章發表或預印本以體現申請人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陳騰云
      tychen@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量子計算與模擬研究團隊。研究方向包括:光學量子計算、超導量子計算、超冷玻色子量子模擬、超超冷鋰鉀原子量子模擬、高分辨異型超晶格、超冷鋰鏑原子的量子模擬、超冷原子光晶格、超冷分子、超冷鍶原子里德堡量子氣體、光鑷原子等。團隊研究人員:劉乃樂、陸朝陽、霍永恒、朱曉波、彭承志、陳帥、陳宇翱、戴漢寧、姚星燦、苑震生、潘建偉 量子信息、量子光學、冷原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電子學
      量子精密測量研究團隊。研究方向包括:原子干涉、多光子干涉、時頻傳輸、量子成像等。團隊研究人員:陳帥、陳宇翱、李力、張強、姜海峰、徐飛虎、潘建偉 量子信息、量子光學、冷原子物理
      量子物理基礎與量子信息理論研究團隊。研究方向包括:量子物理基礎、量子信息、量子通信理論、多體系統的計算和量子模擬理論。團隊研究人員:彭承志、張強、陳凱、徐飛虎、鄧友金、陳啟瑾、鄭煒、潘建偉 量子信息、量子光學、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廣義相對論
      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ICQD) 何駿課題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9609 凝聚態物理(理論) 1. 已經獲得博士學位或近期即將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專業為物理、材料或者相關學科; 2. 具有很強的理論/計算技能和從事相關研究的經歷; 3. 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具有獨立開展工作的科研能力; 4. 具有敬業精神和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何駿
      jun_he@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是基礎理論研究的開放型學術平臺。中心針對基礎理論研究特點,創造寬松的學術研究環境,展開廣泛的合作交流, 以期創造世界領先的數學成果和培養世界一流的數學研究人才。中心將首先集中資源于微分幾何、量子場論、代數幾何和拓撲學,偏微分方程及應用等方向,構建上述方向世界領先的研究平臺。 橢圓偏微分方程;幾何與分析不等式;代數拓撲;代數幾何;與認知有關的數學應用 1. 已經獲得博士學位或近期即將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專業為物理、材料或者相關學科; 2. 具有很強的理論/計算技能和從事相關研究的經歷; 3. 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具有獨立開展工作的科研能力; 4. 具有敬業精神和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王兵
      0551-63607745
      topspin@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理論與計算科學研究部 李東海課題組:相干多維與界面光譜成像實驗室。致力于開發超快非線性光譜及成像技術,利用新的技術和方法研究:(1)低維材料中的多體相互作用與激發態時空演化;(2)界面分子、電子結構和電荷轉移動力學。 物理化學、光學、光電子學 有非線性光譜或光電材料研究背景,取得博士學位,熟悉超快光學、顯微光學技術或者固體薄膜光電材料制備。擅長程序編寫者更佳 李東海
      lidonghai@ustc.edu.cn
      1人 待招滿為止
      付強研究組,從事表面/界面體系吸附、電子結構及催化過程的理論模擬,致力于在原子尺度上揭示吸附物的演化行為,包括探究單原子/亞納米催化體系的活性位點和催化機理、設計具有新奇功能的單分子器件、以及基于多體微擾理論研究界面體系的電子相關及電子-空穴相互作用等 理論與計算化學 1. 已獲得化學、物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 2. 熟悉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能夠熟練地使用VASP、CP2K等計算軟件; 3. 具有一定的編程經驗,能夠使用python語言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 4. 做事仔細,工作踏實,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文獻閱讀及英文寫作能力; 5. 在站期間應全職開展工作。 付強
      0551-63607374
      qfu3@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待招滿為止
      楊金龍教授課題組,研究領域為理論和計算化學,一直致力于發展與應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與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團簇,固體表面與界面和納米體系的結構和性質,注重和相關實驗研究的配合與合作。詳細信息請見主頁:http://staff.ustc.edu.cn/~jlyang/ 物理化學,凝聚態物理,理論與計算化學,量子計算,人工智能,計算數學,高性能計算 電磁性調控,單原子催化與電催化,光催化與激發態計算,新型材料設計和搜索,表面單分子量子行為調控與表征,團簇與超原子超分子模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神經網絡、人工智能、高通量計算和高性能計算軟件開發 胡偉
      0551-63607956
      whuustc@ustc.edu.cn
      博士后5-10人,特聘副研究員3-5人 待招滿為止
      納米催化與能量轉化研究部 曾杰教授課題組,研究領域為二氧化碳催化轉化技術,旨在通過電催化和熱催化選擇性高效轉化二氧化碳制備高附加值化工品。負責人:曾杰。主頁:http://catalysis.ustc.edu.cn/ 催化化學 1、在國內外知名院?;蚩蒲袡C構取得博士學位;2、具有良好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過有影響的論文;3、具有催化、基因編輯、理論計算等背景的畢業生優先考慮。 曾杰
      0551-63603545
      zengj@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孫永福教授課題組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二氧化碳光/電還原反應中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開展二維無機材料的精準制備、精細結構解析、電子結構調制及光/電催化二氧化碳轉化性能的系統研究。負責人:孫永福。主頁: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498 無機化學、催化化學 相關專業優秀博士 孫永福
      0551-63606379
      yfsun@ustc.edu.cn
      若干 待招滿為止
      生物分析化學院士合作研究中心 李景虹、李玥琪團隊。主要研究方向:1. 生物分析化學 2.單分子電子學。 分析化學、物理化學 專業背景為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擁有生物分析化學、分子電子學、微尺度測量、電化學研究背景者優先。 李玥琪
      yueqili@ustc.edu.cn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返回院系需求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一級單位 二級單位 平臺 專業方向 招聘條件 應聘聯系 需求人數 最晚到崗時間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清潔高效滅火研究室 王喜世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清潔高效滅火抑爆技術原理、激光多參數測量方法方面的研究。主頁:http://sklfs.ustc.edu.cn/2017/0727/c12630a189925/page.htm 安全科學與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物理 在安全科學與工程、工程熱物理等相關學科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熟悉燃燒學、流體力學、傳熱學的基礎理論;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嚴謹的學風等科研素養;在滅火、抑爆、?;废聪约盎馂亩鄥倒鈱W測量方面有較好基礎,并以主要作者在相關領域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者優先;工作踏實認真,富有團隊協作和創新精神。 王喜世
      0551-63606437
      wxs@ustc.edu.cn
      博士后1-2人 待招滿為止
      建筑火災研究室 楊立中教授課題組 綜合管廊火災防控、新能源火災防控、智慧消防、人群應急疏散與管理等 相關專業領域獲得博士學位,掌握與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的交叉科學知識,對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具有濃厚的興趣,作風嚴謹,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性格樂觀向上。 陳軍
      0551-63601651
      junchen@ustc.edu.cn
      1-2人 待招滿為止
      - 王禹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高層建筑火蔓延機制及其防治方法、非正規聚落(如城中村、非洲貧民窟等)火災韌性以及建筑關鍵構件的火災損傷機制研究。主頁: http://sklfs.ustc.edu.cn/2020/0916/c12665a449565/page.htm 建筑火災、安全科學與工程、風險評估、公共安全、土木工程、地理信息技術 在安全工程、工程熱物理、地理信息、風險評估、燃燒學、土木工程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熟悉建筑火災的動力學演化理論、火蔓延機理、傳熱學和探測滅火等,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較為獨立地從事實驗和數值模擬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災安全和燃燒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員多人 待招滿為止
      唐飛研究員科研團隊,主要從事建筑火災動力學、隧道與地下空間火災、能源火災安全、風險評估、交通安全等實驗和模擬研究,http://sklfs.ustc.edu.cn/2021/0413/c12643a480626/page.htm 建筑火災動力學;隧道和地鐵火災防治;能源火災安全;風險評估;交通安全 在安全工程、工程熱物理、計算機、燃燒學、土木工程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熟悉燃燒學、防災減災、流體力學、公共安全和火災動力學的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較為獨立地從事實驗和數值模擬方面的研究工作; 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以主要作者在火災、燃燒、能源、傳熱、安全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有團隊精神。 特聘副研究員/博士后2人 待招滿為止
      陸守香教授課題組,致力于火災風險評估方法及其在建筑工程、城市區域以及重大裝備與工程中的應用研究,與重大裝備與工程直接相關的氣體、液體火災爆炸動力學及應急防護技術研究。個人網頁:http://sklfs.ustc.edu.cn/2017/0207/c12668a167180/page.htm 火災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氣體/液體火災爆炸動力學;特種裝備與工程火災動力學與應急技術 1 應聘人員學習工作經歷應滿足:
      (1)應聘特任副研究員人員,應具有2年及以上博士后研究經歷,承擔過包括博士后基金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具有較強的科研項目組織協調能力。
      (2)應聘博士后研究人員,應已獲得博士學位或者近期博士畢業,熟悉模型實驗方法或者數值計算方法。
      2 應聘人員還應具有以下一項研究興趣方向:
      (1)火災風險評估方法及應用研究,特別是適用于化工、建筑、船舶、軌道車輛、輸配電工程、核電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2)電氣著火機理研究。
      (3)災害過程的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研究,特別是重大裝備撞擊破壞與火災爆炸研究。
      (4)大尺度火災危害機理與評估研究,特別是熱釋放速率、高溫測量與熱輻射評估。
      (5)重大裝備火災防治數據庫與智能應急技術。
      每一興趣方向1-2人 待招滿為止
      胡隆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環境風、低壓、微重力/變重力等特殊邊界條件下,特殊建筑(高層、隧道、地鐵)火災、燃油/燃氣泄漏火災、固體火災動力學行為研究。主頁:http://sklfs.ustc.edu.cn/2017/0727/c12643a347100/page.htm 建筑火災、燃油燃氣泄漏火災、固體火蔓延 在工程熱物理、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礦業工程、燃燒學等相關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熟悉火災動力學、燃燒學、傳熱學和流體力學等基礎理論;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以主要作者在火災、燃燒、能源、安全、傳熱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有團隊合作精神。 博士后多人 待招滿為止
      張和平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新能源與電力火災防控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發。http://sklfs.ustc.edu.cn 鋰電池火災、電力火災防控 在安全工程、工程熱物理、物理、化學、燃燒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熟悉火災探測與滅火技術、鋰電池火災安全、變電站火災防控等,能能自行設計搭建并運行實驗裝置,具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工程研發經歷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2人 待招滿為止
      張和平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新型高性能不燃多孔隔熱材料制備研究。http://sklfs.ustc.edu.cn 不燃多孔隔熱材料制備及性能評價 材料化學專業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悉材料阻燃、納米材料合成及性能表征手段等,能自行設計搭建并運行實驗裝置,具有氣凝膠制備經歷者優先;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材料、火災、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2人 待招滿為止
      張和平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飛機火災防治關鍵技術研究,飛機火災防治及試驗驗證設備研發。http://sklfs.ustc.edu.cn 飛機火災與滅火劑噴射計算機模擬,飛機火災探測技術研發,飛機防火試驗驗證設備研發 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飛機設計等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悉飛機防滅火系統設計、飛機火災模擬,以及飛機防火試驗設備等,能自行設計搭建并運行實驗裝置,具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工程研發經歷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2人 待招滿為止
      劉乃安研究員課題組,主要從事森林與城市火災的研究。主頁:http://sklfs.ustc.edu.cn/yjdw/201108/t20110809_117116.html 森林與城市火災 在工程熱物理、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相關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熟悉燃燒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和火災動力學的基礎理論;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以主要作者在火災、燃燒、能源、傳熱、安全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有團隊精神。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人多 待招滿為止
      王海暉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煤以及森林資源火災預防和控制技術研究。http://sklfs.ustc.edu.cn/yjdw/201108/t20110810_117187.html 資源和環境安全 該研究人員需取得博士學位或學歷,擁有傳熱學/燃燒學/安全技術及工程或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良好數理基礎,以第一作者在燃燒或能源等領域有影響的學術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有團隊合作精神;年齡不超過38周歲。主要職責:1)參與資源和環境安全方向的科研課題,開展相關實驗和理論分析工作并撰寫學術論文;2)參與課題組項目申請;3)參與研究生培育工作等。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多人 待招滿為止
      孫金華、王青松團隊,主要從事鋰電池和氫能安全方面的研究http://sklfs.ustc.edu.cn/yjbm/gyhzyjs/ 鋰離子電池火災動力學及防控方法,氫能源利用過程中的火災安全 在安全工程、工程熱物理、物理、化學、燃燒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并具有2年以上研究經歷,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熟悉火災的阻燃、探測、滅火抑爆、?;废聪?、鋰電池安全等,能較為獨立地從事數值模擬或實驗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災 、燃燒、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特任副研究員2人 待招滿為止
      在安全工程、工程熱物理、物理、化學、燃燒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0周歲; 熟悉火災的阻燃、探測、滅火抑爆、?;废聪?、鋰電池安全等,能較為獨立地從事數值模擬或實驗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災 、燃燒、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博士后4人 待招滿為止
      紀杰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池火災行為、建筑火災行為、災害風險評估研究。主頁:https://sklfs.ustc.edu.cn/2017/0727/c12643a347101/page.htm 火羽流行為,液體、固體材料燃燒和火蔓延,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治,復雜建筑(高層、隧道、地鐵等)火災,災害風險評估及管控,建筑、森林火災發展實時動態預測 在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礦業工程、工程熱物理、燃燒學等相關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熟悉火災動力學演化理論,或風險評估理論,或數據同化理論,或擁有較豐富的編程經驗;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以主要作者在火災、燃燒、能源、安全、風險分析、數據同化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有團隊精神。 丁龍
      0551-63606025
      longding@ustc.edu.cn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多人 待招滿為止
      肖華華教授科研團隊,致力于可燃氣(液)火災爆炸動力學、高精度CFD數值模擬、氫能源安全利用等研究。https://faculty.ustc.edu.cn/xiaohuahua/zh_CN/index.htm 可燃氣(液)火災爆炸動力學機制與抑制技術,爆燃轉爆轟(DDT),計算流體力學(CFD)、氫安全 在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安全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等相關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2周歲;熟悉燃燒學、流體力學、火災學、傳熱學或計算機編程等任一領域的基礎理論,有良好的實驗、數值或理論分析能力;具備較好的科研素養,以主要作者在燃燒、火災爆炸、流體力學、計算科學、傳熱或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有團隊合作精神。 肖華華
      0551-63601163
      xiaoh@ustc.edu.cn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究員2人 待招滿為止
      張俊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與綜合防控、行人與疏散動力學、森林火災監測研究 安全工程、計算機、統計、認知心理、管理學等相關專業 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悉公共安全、行人與車輛交通、風險評估、認知心理和行為學等,能自行組織開展科學實驗,具有一定的編程基礎,豐富的科研經驗和工程研發經歷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張俊
      63606419
      junz@ustc.edu.cn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員各2人 待招滿為止

      (電話聯系是請說明是在留學人才網看到的招聘信息,郵件申請時請在標題結尾加上信息來源于“留學人才網-liuxuehr.com”)。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等事宜,請與我們聯系。

        海歸QQ群

        申請加群請以“留學國家-目前所在地”格士發送請求,群有人數上限,每人只能加一個群。
        海歸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歸部落2號群
        103237942
        上海海歸人才2號群
        461068872
        北京海歸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歸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歸人才群
        461068872
        重慶海歸人才群
        172719654
        山東海歸人才群
        462302845
        江蘇海歸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歸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歸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歸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歸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歸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歸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歸人才群
        458690950
        廣東海歸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歸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龍江海歸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歸人才群
        313316571
        遼寧海歸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歸人才群
        282994183
        陜西海歸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肅海歸人才群
        315753165
        寧夏海歸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歸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歸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歸人才群
        432350311
        貴州海歸人才群
        517766496
        廣西海歸人才群
        517767217
         

        海歸就業

        海歸創業

        海歸動態

        国产AV一级A片亚洲专区|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日玩|日日射天天肏天天操操|国产a片网站大全

        1. <table id="qfwql"></table>
        <pre id="qfwql"></pre>
        <u id="qfwql"></u>

      • <source id="qfwql"><wbr id="qfwql"></wbr></source>
      • <big id="qfwql"></big>